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列宁与政治监督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列宁在领导创建苏维埃政治体制建设的六年多时间里,面对着尖锐的阶级斗争和巨大的经济困难,基本上创立了一个既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又与后来的“斯大林体制”有很大差异,既讲究集中,又强调民主,既注重党对国家政治生活“总的领导和指导”,又注意发挥工人和农民这一“社会主义俄国政治力量的主体”作用,受监察机构监督。
作者
华正学
机构地区
辽宁工运学院
出处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1-33,共3页
CASS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关键词
体制建设
列宁
监察机制
苏维埃国家
监察机关
社会主义政治
政治体制
官僚主义
监察机构
发挥作用
分类号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8
同被引文献
17
1
韩晓武.
建国以来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的发展变化[J]
.河北法学,1984,2(5):37-39.
被引量:4
2
林尚立.
中国反腐败体系的构建及其框架[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0(1):1-3.
被引量:24
3
纪亚光.
新中国成立初期“三位一体”监督体系建设初探[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17(5):4-10.
被引量:6
4
王谦.
浅析中共五大产生的中央监察委员会[J]
.党的文献,2010(6):63-68.
被引量:7
5
刘忠.
读解双规侦查技术视域内的反贪非正式程序[J]
.中外法学,2014,26(1):209-233.
被引量:70
6
邓小平.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J]
.共产党员(下半月),2014(5):64-64.
被引量:2
7
王希鹏,胡扬.
中国特色腐败治理体系现代化:内在逻辑与实践探索[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4):118-126.
被引量:25
8
秦前红.
困境、改革与出路:从“三驾马车”到国家监察——我国监察体系的宪制思考[J]
.中国法律评论,2017(1):176-182.
被引量:127
9
马怀德.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任务[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6):15-21.
被引量:252
10
魏昌东.
国家监察委员会改革方案之辨正:属性、职能与职责定位[J]
.法学,2017(3):3-15.
被引量:142
引证文献
2
1
吴建雄,李春阳.
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研究[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1(1):37-45.
被引量:40
2
刘晓峰.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监察制度发展历程、演进趋势及改革目标[J]
.社会主义研究,2018,0(2):77-86.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48
1
汪江连.
论监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J]
.法治研究,2018(6):3-12.
被引量:12
2
江国华,何盼盼.
国家监察纪法贯通保障机制研究[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9,0(1):72-82.
被引量:21
3
李红勃.
现行纪检监察模式的困境及其法治化改革方向[J]
.环球法律评论,2017,39(2):129-132.
被引量:8
4
张晓宁.
反腐制度的完善与综合立法[J]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7,15(2):29-32.
5
李红勃.
迈向监察委员会:权力监督中国模式的法治化转型[J]
.法学评论,2017,35(3):150-158.
被引量:69
6
朱福惠,张晋邦.
监察体制改革与宪法修改之学理阐释[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4(3):5-15.
被引量:8
7
江国华.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逻辑与取向[J]
.学术论坛,2017,40(3):41-49.
被引量:50
8
金国坤.
组织法定主义视野下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J]
.新视野,2017(5):5-12.
被引量:4
9
石亚军,卜令全,陈自立.
国家监察体制:全域立体监察模式的构建[J]
.中国行政管理,2017(10):6-9.
被引量:6
10
周佑勇.
监察委员会权力配置的模式选择与边界[J]
.政治与法律,2017(11):53-62.
被引量:49
1
张云龙,邸军莲.
论公民参与与制度建设[J]
.学术论坛,2005,28(12):56-59.
被引量:1
2
王树元,王建辉.
苏共民主集中制的演变及教训[J]
.江汉论坛,2003(9):61-63.
被引量:3
3
杨宁一.
现代化与20世纪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创立及其传播[J]
.历史教学,2004(6):59-62.
被引量:2
4
李仁质.
苏联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影响及其教训[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6):86-91.
5
赵惠令.
强化派驻机构监督和办案主要职能[J]
.中国监察,2013(24):22-23.
6
黄传钧.
宪法的性质与我国宪法制度的完善[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3):87-89.
7
马龙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体制模式的超越[J]
.探索与争鸣,2009(2):15-16.
被引量:2
8
黄燕.
传统政治生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建设[J]
.探索,2012(2):76-79.
被引量:1
9
毛兴贵.
论陈独秀晚年的民主思想[J]
.现代哲学,2015,0(6):55-60.
被引量:1
10
学习笔记[J]
.党建文汇(下半月),2017,0(2):15-15.
政治学研究
1989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