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将影片划分为“宣教片(主流片)”、“艺术片”和“娱乐片”,是一种概念定义标准交叉的分类法,势必在实践中造成模糊和混乱的理论现象。但为了行文与交流,姑且还是沿用这不同论者都用的而其内涵界定并不相同的概念:娱乐片。 (一) “娱乐片”自有其大的时代氛围:在我国经济变革的八十年代之中,电影市场萎缩、观众人数下滑、电影生产发生“危机”,因此电影生产“转轨”,并导致电影文化观念相应的“转型”,由“教化型”转化为“娱乐型”,娱乐片遂成一股热潮。“娱乐片热”一面是针对观众审美心理机制(需求)而言的,但另一面无疑是影片的商业性、票房价值的一种反映。尽管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意义和角度不同,但终究标明了时代的进步。因为,它毕竟反映了对艺术接受规律的肯定,同时也反映了对艺术生产中经济规律的重视。当然,也是一种政治的进步,能让中国老百姓真正地从电影中获得娱乐,正说明中国电影的这次“转轨”和电影立化的“转型”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然而,近三年来关于“娱乐片”的种种议论。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5期69-70,68,共3页
Hubei Social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