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从《修辞学发凡》将比喻分为明喻、隐喻、借喻三类后,多数修辞学者表示认同。但除此之外,人们又先后拈出了“博喻、对喻、反喻、非喻、讽喻、复喻、换喻、回喻、简喻、交喻、较喻、诘喻、进喻、类喻、联喻、强喻、曲喻、弱喻、事喻、物喻、详喻、引喻、显比、隐比、正喻、直比、直喻、质喻、假喻、等喻、逆喻、迂喻、缩喻、饰喻、互喻、扩喻……”等种种名目,那么,究竟如何认识这些名目之间的关系呢?我们想对此作一较为系统的分析。 一、从本体是否出现看 本体出现的,有两类:明喻和暗喻;本体不出现,依上下文省略的是借喻。这是《发凡》的划分法,只是《发凡》粗略地将这三类放在同一层次中。其实它们是在两个层次上划分出来的。 二、从喻体的凤格色彩看 张弓认为比喻“按意义可分正喻、讽喻”,正喻是“一般的不含讽刺性的比喻”,讽喻是“
出处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4年第1期8-10,共3页
Contemporary Rheto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