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庸》──兼析朱熹“中庸”说之谬
被引量:11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8-47,86,共11页
Confucius Studies
同被引文献63
-
1方朝晖.古今学者对性善论的批评:回顾与总结[J].国际儒学(中英文),2021(4):26-59. 被引量:6
-
2罗安宪.儒学心性论的历史进程[J].中国哲学史,2000(2):101-106. 被引量:4
-
3雷庆翼.“中”、“中庸”、“中和”平议[J].孔子研究,2000(3):4-14. 被引量:19
-
4田广清.中庸:实现社会和谐的正确思想方法[J].孔子研究,2000(3):15-22. 被引量:23
-
5金景芳.古籍考辨四题[J].历史研究,1994(1):39-45. 被引量:6
-
6金景芳.论孔子思想的两个核心[J].历史研究,1990(5):68-78. 被引量:5
-
7金景芳.孔子思想有两个核心[J].史学集刊,1999(4):16-17. 被引量:5
-
8金景芳.研究中国古史必须承继孔子这一份珍贵的遗产[J].人文杂志,1985(1):84-91. 被引量:2
-
9金景芳.古籍考证五则[J].天津社会科学,1984(2):70-73. 被引量:1
-
10楊向奎.孔子的思想及其学派[J].文史哲,1957(5):1-10. 被引量:5
引证文献11
-
1谢晓晖.解说孔子的“中庸”与“权”[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6(1):119-120. 被引量:1
-
2马玉红.永恒的人类之善——谈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中庸思想的契合[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25(2):5-8.
-
3孙德华.论周敦颐的“诚”——兼与《中庸》比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1):49-51. 被引量:3
-
4孙德华.先秦儒家“中庸”说述评——以孔子、子思为中心的考察[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0(5):42-44.
-
5高兵.《中庸》三论与中庸思想[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6):78-82.
-
6刘坎,刘聘.《中庸》诚“诚”[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20(1):41-45. 被引量:1
-
7孙德华.试论先秦儒家性善论的嬗变[J].社会科学战线,2016(9):246-249.
-
8阴苏哲.《周易》与《中庸》的关系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37(1):152-156.
-
9刘志强.“中道”视阈下鲜卑族士人元结为政思想述论[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7(1):24-32.
-
10许家星.金景芳先生的孔学、经学研究及其意义[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4,46(3):107-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