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西古典修辞学说异同论─—以春秋战国和古希腊罗马为例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西古典修辞学说异同论──以春秋战国和古希腊罗马为例宗廷虎,王文松我国古典修辞学说主要是指先秦诸子的修辞思想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代修辞理论,西方古典修辞学说主要是指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修辞学》的理论体系以及古罗马修辞学大师西...
作者
宗廷虎
王文松
机构地区
上海复旦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6-61,共6页
Research in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关键词
现代修辞学
中国古典修辞学
西方古典修辞学
古希腊罗马
亚里士多德
春秋战国
修辞理论
《修辞学》
异同论
研究方法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9
1
J.加尔通,西村文子,关山.
结构、文化和语言——印欧语系语言、汉语、日语比较研究[J]
.国外社会科学,1985(8):13-18.
被引量:11
2
温科学.
中国古代修辞学属于哲学——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修辞学(之一)[J]
.修辞学习,2002(2):6-7.
被引量:10
3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
刘英凯.修辞学[A].杨自俭主编.语言多学科研究与应用:(上)[C].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5
温科学.
现代修辞学调查——论中西方现代修辞学的对接融合[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65-72.
被引量:8
6
刘方.钱钟书与20世纪中国美学[J].文学前沿.1999(01)
7
舒国滢.
亚里士多德论题学之考辨[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3(2):5-40.
被引量:16
8
徐阳春.
名家的论辩实践与中国古代辩学[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54-60.
被引量:1
9
周耀东.
西方修辞与中国的外语教育——刘亚猛教授访谈[J]
.外国语言文学,2004,21(1):1-5.
被引量:37
引证文献
4
1
樊明明.
话语权力在两种文化中的结构与功能——中西古典修辞学中说服三要素比较[J]
.外语学刊,1999(3):28-32.
被引量:6
2
鞠玉梅.
关于中西修辞学传统的思考[J]
.齐鲁学刊,2007(3):79-83.
被引量:10
3
夏莉.
中西古典论辩修辞模式构建的多元生态与交汇融通[J]
.外国语文,2020,36(3):75-82.
4
吴方敏.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方法论意义[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4(1):68-7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王培培.
浅析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理论[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2(2):66-68.
被引量:5
2
吴永昇.
广告说服中的西方修辞策略[J]
.文教资料,2006(33):163-164.
被引量:4
3
魏爽.
从中西修辞学传统差异窥探中西文化差异[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12):77-79.
被引量:2
4
俞允海.
春秋战国游说技巧与修辞术生成[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4):30-32.
5
林梅.
俄罗斯现代人文修辞学在中国的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18(4):8-11.
被引量:1
6
邓李肇.
基于西方修辞学视角的国际商务谈判说服研究[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2(5):55-57.
7
郭京帅.
中西方修辞学传统与现状的对比[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2):50-51.
8
雷沛华.
对外宣介翻译中的修辞问题——以高校网页翻译为例[J]
.中国翻译,2014,35(4):112-116.
被引量:23
9
王妞,袁影.
亚里士多德“人品诉诸”的当代阐释[J]
.外国语言文学,2014,31(4):217-223.
被引量:10
10
林琳.
泉州文化产业外宣翻译研究[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3(3):73-79.
1
宗廷虎,王文松.
中西古典修辞学说异同论——以春秋战国和古希腊罗马为例[J]
.当代修辞学,1996(2):49-50.
2
刘卫红.
英语习语中的专有名词及其来源[J]
.中州大学学报,2000,17(4):53-54.
被引量:2
3
牟晓鸣.
亚里士多德与西方古典修辞学理论[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10(4):353-355.
被引量:3
4
韦利锋,胡继明.
《广雅》与《尔雅》异同论[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25(1):97-100.
5
黄金贵.
古今汉语同义词辨析异同论[J]
.古汉语研究,2003(3):63-69.
被引量:10
6
高吉利.
关于西方修辞学研究的几点思考[J]
.现代交际,2012(5):75-75.
7
冯志英.
论中西方修辞之比较[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5,0(5):6-7.
被引量:1
8
张会森.
世纪之交看修辞学:回眸和前瞻(上)[J]
.当代修辞学,1998(5):1-3.
被引量:5
9
苏鑫捷,龚婷婷,何翠玲.
英语词汇中的“古希腊罗马现象”[J]
.科技信息,2009(26):124-124.
被引量:1
10
袁军.
英汉标点符号异同论[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04,4(1):49-51.
被引量:2
古汉语研究
199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