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主观恶性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正确评价犯罪分子的主观性,是贯穿于定罪、量刑与行刑三个环节的中心任务之一。迄今为止,有关主观恶性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研究在我国法学界尚不充分,致使一些概念、界限十分混乱,亟待澄清。
作者
胡学相
黄祥青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法学院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3-27,共5页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关键词
基本问题
主观恶性
人身危险性
相适应
涵义
犯罪人
人格
社会性格
三个环节
社会危害性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7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57
1
热娜古·阿帕尔,段阳伟.
我国人格刑法学之再定位——兼论人格责任在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中的运用[J]
.刑法论丛,2021(1):103-128.
被引量:2
2
罗有顺,林春弟.
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中“明知”的认定[J]
.社科纵横,2008,23(2):96-98.
被引量:2
3
王勇.
关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J]
.社会科学,1984(3):64-66.
被引量:5
4
陈兴良.
基因的奴隶——龙勃罗梭论[J]
.比较法研究,1994,8(1):43-49.
被引量:24
5
陈兴良.
主观恶性论[J]
.中国社会科学,1992(2):165-176.
被引量:16
6
朱建华.
论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内在属性[J]
.法学研究,1987,9(1):49-53.
被引量:11
7
曲新久.
试论刑罚个别化原则[J]
.法学研究,1987,9(5):23-28.
被引量:20
8
鲜铁可.
团藤重光刑法思想研究[J]
.现代法学,1996,18(5):126-129.
被引量:7
9
游伟,陆建红.
人身危险性在我国刑法中的功能定位[J]
.法学研究,2004,26(4):3-14.
被引量:76
10
赵永红.
论人身危险性在刑法中的定位[J]
.法学评论,2002,20(2):63-70.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7
1
胡学相,陈文滔.
刑法中的人格问题初探——兼评人格刑法学[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7(3):29-37.
被引量:16
2
詹红星.
论人身危险性、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的关系[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5(6):60-65.
被引量:5
3
胡学相,孙雷鸣.
对人身危险性理论的反思[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9):21-29.
被引量:17
4
李永升,冯文杰.
贯通犯罪与刑罚内在联系的主观恶性解析[J]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6(3):44-48.
5
李永升,冯文杰.
主观恶性新界说[J]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6,25(2):78-84.
被引量:1
6
储志豪.
法定犯未必的违法性认识:界定与适用[J]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4,39(1):109-120.
被引量:1
7
杨斌.
人格责任论引入量刑实践的探索——以吴谢宇弑母案为例[J]
.法学(汉斯),2022,10(6):1193-1199.
二级引证文献
40
1
王猛.
论多次抢劫的未完成形态与刑罚裁量[J]
.刑事法评论,2022(1):524-543.
2
狄小华.
人身危险性视野下的中国再犯防治问题检视[J]
.中国监狱学刊,2020(4):5-11.
被引量:6
3
杨嘉炜,刘建榕,陈炜.
正念辅助治疗人格障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0(4):633-640.
被引量:7
4
热娜古·阿帕尔,段阳伟.
我国人格刑法学之再定位——兼论人格责任在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中的运用[J]
.刑法论丛,2021(1):103-128.
被引量:2
5
陆明敏.
人格甄别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楚天法治,2019,0(12):17-17.
6
文姬.
人身危险性与责任主义[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3):137-143.
被引量:5
7
张爱艳.
“精神病”与刑事责任能力的判断[J]
.政法论丛,2011(3):84-91.
被引量:8
8
徐昀.
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完善与运用——两种心理学的视角[J]
.当代法学,2011,25(4):102-107.
被引量:20
9
杜菊,刘红.
人格导入刑法研究[J]
.保定学院学报,2011,24(5):55-59.
10
胡学相,孙雷鸣.
对人身危险性理论的反思[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9):21-29.
被引量:17
1
台湾中产阶级基本情况(二)[J]
.台湾工作通讯,2002(3):29-33.
2
高国.
论法制宣传教育在提高公民整体素质方面的作用[J]
.内蒙古宣传,1997(12):52-52.
3
薛亚利.
“第五代人”:社会性格与社会结构[J]
.中国青年研究,2002(3):18-20.
被引量:2
4
许纪霖.
大众文化与青年社会性格的变迁[J]
.当代青年研究,1992(5):5-8.
被引量:3
5
段长远.
从大学生社会性格控制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
.探索,2010(4):138-141.
被引量:1
6
杨冠琼.
马克斯·韦伯与科层行政的社会性格[J]
.长白学刊,1997(3):92-96.
7
井世洁,吕晓俊.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性格的特点及分类研究[J]
.社会心理研究,2001(3):1-7.
被引量:1
8
钟芳娜.
“共景监狱”场域中网民“社会性格”辨析[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5,0(2):108-114.
被引量:2
9
吴全兰.
西汉意识形态的开放性特征[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9(6):23-29.
被引量:1
10
粟雄飞,甘日栋.
“社会浮躁病”的症状、特点、成因及其矫治[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0,23(4):75-80.
被引量:3
政治与法律
199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