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战国时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和荀子,他们的思想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这是一个长期以来被搞得混乱不堪的问题。“四人帮”肆虐时期,孟子被说成是“复辟奴隶制的顽固派”,而荀子则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文革”以后,一部分学者仍坚持认为孟子是“奴隶主阶级”的代言人,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证明孟子思想的阶级属性为“新兴地主”。有的学者取调和态度,认为孟子“既难以划进地主革新派的行列,又没有必要站在守旧贵族的一边,唯一可供考虑选择的,只有走‘中庸’的道路”。①这就是说,孟子的立场介于新兴地主和奴隶主两者之间。至于荀子,除了一部分学者仍坚持他代表新兴地主外,有些学者则指出:“他是旧的奴隶制度的拥护者”,“他的立场都是站在奴隶主阶级一边。”②有人甚至认为:“荀子是以复辟奴隶制为已任的地地道道的复古主义者。”③鉴于上述观点的歧异,本文拟对孟子和荀子的思想究竟属于哪一阶级,进行细致的辨析,并探索学术界在这一问题上长期争论不休的根源所在。
出处
《史林》
CSSCI
1993年第2期1-8,16,共9页
Historical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