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采菊东篱下——中国刻瓷艺术采撷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刻瓷艺术是一种高超而复杂的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由于其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和艺术成就,已成为我国艺术界的一枝奇葩,并引起国内外艺术家们的高度重视。中国的刻瓷艺术最早源于秦汉时期的刻玉。到了清朝初期,第一个在光泽而又坚硬的瓷面上刻制书画的是北京宫廷艺人华法。他取意于陶渊明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当今我们看到的最早的刻瓷作品。此件怍品是他的学生保存流传下来的。
作者
寒风
出处
《民俗研究》
1993年第3期104-104,共1页
Folklore Studies
关键词
艺术界
工艺美术
艺术家
高度重视
中国传统艺术
艺术成就
秦汉时期
陶渊明
清朝初期
中国画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5
1
张海国.
陶瓷上的刺绣——瓷刻[J]
.检察风云,2006(17):77-77.
被引量:3
2
付晓影,张守田.
古老刻瓷艺术大放异彩[J]
.中国民兵,1991,0(2):42-42.
被引量:1
3
陈志民.
刻瓷肖像艺术初探[J]
.中国陶瓷,1995,31(2):31-32.
被引量:4
4
懂善习著.刻瓷艺术[M].南方出版社,2003.
5
董善习.
清代、民国时期的刻瓷艺术[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10,44(1):18-20.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3
1
邓丽莉.
观有笔墨,触有手感——记巧夺天工的中国刻瓷艺术[J]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2(3):66-69.
被引量:1
2
石春贵.
刻瓷艺术的发展与创新[J]
.科技创新导报,2013,10(20):251-251.
被引量:5
3
邵同义.
试论刻瓷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发展[J]
.神州,2020,0(13):64-6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
1
马宪荣.
夺天工“巧”尽笔墨“微”——浅谈刻瓷艺术的进步与发展[J]
.新校园(中旬刊),2013(7):232-232.
2
盛磊.
传统工艺刻瓷的艺术浅析[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19):106-106.
3
张云波.
浅析传统工艺刻瓷的艺术装饰[J]
.神州,2017,0(6):56-56.
4
季云华,胡彬.
浅说刻瓷艺术鉴赏与收藏[J]
.神州,2017,0(13):40-40.
5
王松江.
当代刻瓷艺术的困境与发展创新[J]
.淄博师专论丛,2020(3):67-70.
被引量:1
6
徐华.
传统文化与生命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丰瓷刻艺术[J]
.天工,2021(7):76-77.
被引量:2
7
王雪,尹大中.
论当代淄博刻瓷艺术的局限性[J]
.艺术品鉴,2015,0(2):236-236.
1
叶阳天.
推开心窗,看别样的风景[J]
.高中生之友(青春版),2016,0(10):35-35.
2
刘树瑛.
祝寿延年的吉祥图案(二)[J]
.老同志之友(下半月),2014(1):40-41.
3
刻瓷艺术家范杰[J]
.民俗研究,1993(3).
4
若拙.
退休常委的时间去哪了[J]
.晚晴,2014(4):16-19.
5
韩艳.
无年味,不春节[J]
.神州,2011,0(B1):24-28.
6
闻锦玉.
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J]
.晚晴,2011(4):50-51.
7
杨晰.
刻瓷作品[J]
.华夏文化,1996,0(1):2-65.
8
许向英,江用虎.
民国初期刻瓷粉彩琮式瓶[J]
.收藏,2009(6):75-75.
9
周华.
海归女的耕读梦[J]
.报林,2011,0(3):112-115.
10
张帆.
皇城相府:东方双城古堡[J]
.绿色环保建材,2015(11):76-82.
民俗研究
199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