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男女授受不亲”的深层内涵——为早期儒家辨诬之一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近一个世纪以来,在对儒家文化的批判中,不论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反封建斗争,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矛头所向,首先对准包括以“男女授受不亲”为主要内容的儒家礼教,其抨击之猛烈,至今尚令人记忆犹新。 “男女授受不亲”一语见于《礼记·内则》。其具体细节为:男女“非祭、非丧,不相授器。其相授,则女受以篚。其无篚,则皆坐,奠之(放在地上),而后取之。”这一僵硬的规定,在今人看来,着实令人发笑。不惟今人。
作者 李衡眉
机构地区 烟台师范学院
出处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43-50,共8页 Journal of Yanta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