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50年代以来,我国文学翻译领域先后出现了"神似说"与"化境说"。傅雷先生模拟我国传统的绘画理论,提出翻译应当像临画,"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强调"重神似不重形似"。钱钟书先生则重视境界,他指出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神似"与"化境"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文学翻译的审美标准。应该说,以"化境"
出处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1-24,共4页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