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清代安徽粮食作物的地理分布
被引量:
1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清代安徽的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粮食作物的生产占绝大比重。在粮食作物中,又以稻谷和小麦一直占主要地位,是安徽人民的主食,其他则有豆类、黍、稷、粟、高粱、薯类、玉米等杂粮,它们的种植面积虽然不能与稻麦相比,但在大多数地区同样是农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者
王宇尘
出处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2年第2期107-132,共26页
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关键词
粮食作物
物产
淮河以南
双季稻
种植面积
涡阳县
水稻种植
农业生产结构
红薯
平原地区
分类号
K901.9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39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339
1
李昕升,王荧.
近五年来美洲作物史研究评述(2016-2020)[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22(1):88-100.
被引量:3
2
邓亦兵.
清代前期的粮食运销和市场[J]
.历史研究,1995(4):151-161.
被引量:20
3
程民生.
宋代粮食生产的地域差异[J]
.历史研究,1991(2):120-132.
被引量:6
4
吴承明.
论清代前期我国国内市场[J]
.历史研究,1983(1):96-106.
被引量:57
5
罗尔纲.
玉蜀黍传入中国[J]
.历史研究,1956(3):70-70.
被引量:9
6
许檀.
明清时期区域经济的发展——江南、华北等若干区域的比较[J]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2):21-39.
被引量:25
7
王振忠.
同善堂规则章程——介绍徽商与芜湖的一份史料[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3(4):79-81.
被引量:6
8
曹树基.
以人为本的历史农业地理学[J]
.清史研究,2000(3):122-124.
被引量:4
9
李伯重.
中国全国市场的形成,1500-1840年[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4(4):48-54.
被引量:47
10
李伯重.
明清江南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三[J]
.农业考古,1985(2):150-163.
被引量:34
引证文献
14
1
梁诸英,顾芳.
明代皖南平原的圩田与农业生产[J]
.中国农史,2006,25(1):56-65.
被引量:8
2
华林甫.
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的世纪回顾[J]
.经济地理,2006,26(5):819-823.
被引量:5
3
梁诸英.
清代皖南平原水稻亩产量的提高及原因分析[J]
.古今农业,2007(1):73-83.
被引量:9
4
李琳琦,秦璐.
芜湖在明清江南经济发展中的地位[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3):3-7.
被引量:2
5
张绪.
清代皖江流域商品经济发展概况[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9(2):71-80.
被引量:3
6
张绪.
清代皖江流域市场的发展概况、特点及原因分析[J]
.安徽史学,2009(5):98-108.
被引量:4
7
李甜,陆洋.
宁国商人再探:明清皖南商帮的兴起及其地域分化[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3(3):100-113.
被引量:6
8
陈磊,曲凌雁.
明清时期安庆地区农业商品化的发展[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1):67-70.
被引量:2
9
张绪.
清代前期庐州地区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发展[J]
.农业考古,2016,0(4):62-68.
10
陈业新.
明清时期皖北地区逃荒风习的形成研究[J]
.安徽史学,2019,0(5):35-43.
二级引证文献
35
1
李昕升,王荧.
近五年来美洲作物史研究评述(2016-2020)[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22(1):88-100.
被引量:3
2
月泉.
2007年明清经济史研究述评[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2):153-160.
3
徐建平.
从界限到界线:湖滩开发与省界成型——以丹阳湖为例[J]
.史林,2008(3):119-136.
被引量:12
4
梁诸英,陈恩虎.
清代皖南圩田的发展及地方官吏的作用[J]
.巢湖学院学报,2008,10(5):123-127.
被引量:2
5
樊如森.
中国历史经济地理学的回顾与展望[J]
.江西社会科学,2012,32(4):19-26.
被引量:5
6
程宇铮.
胥溪五堰兴废及其社会经济影响——以明清高淳虚粮问题解决为例[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S2):57-60.
被引量:3
7
梁诸英,杨虎.
明清以来皖南圩田发展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0):48-49.
被引量:4
8
梁诸英,衣保中.
清代皖南平原圩田发展考略[J]
.农业考古,2008(1):161-167.
被引量:5
9
梁诸英.
芜湖圩区水稻亩产历史变迁的制度阐释[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51-152.
被引量:3
10
杉牧.
2008年明清经济史研究述评[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2):147-157.
被引量:2
1
杨育彬,孙广清.
淮河流域古文化与中华文明[J]
.东岳论丛,2006,27(2):49-53.
被引量:13
2
杨履选,杨国善.
春秋黄国古城考[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1(1):28-30.
被引量:1
3
张安东.
清代安徽方志编修述论[J]
.宿州学院学报,2008,23(2):35-39.
被引量:2
4
余静,滕铭予.
安徽淮河以南地区两汉墓葬的分期[J]
.东南文化,2008(6):13-20.
被引量:4
5
《史学工作通讯》第一、二、三期目录索引[J]
.安徽史学,1957(1):66-68.
6
李开周.
宋朝南人不食面[J]
.东西南北,2010(3):53-53.
7
葛蓬天.
春秋时期鲁国的水稻种植[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4(2):140-140.
8
邹秀火.
清代安徽“绩■县儒学记”铜印[J]
.东南文化,1992(Z1):239-240.
9
付同钦,马子庄.
清代安徽地区庄仆文约简介[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1):68-72.
10
韩国篇[J]
.英语角(英文小读者)(绿版),2014(3):14-15.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