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带“了”的动趋结构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汉语里的动趋结构是动补结构中一个比较特殊的形式,它由一个谓词性成分(记作V)和一个表示趋向的后助动词(记作Q)组成。在语法研究和汉语教学中,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当“了”出现在动趋结构中的时侯,有时出现在趋向动词的前面(如“走了进来”),有时出现在趋向动词的后面(如“走进来了一个人”)。
作者
张健
机构地区
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0-23,共4页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关键词
动趋结构
“了”
趋向动词
助动词
结果意义
存在意义
动作行为
语义条件
语用
宾语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6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8
参考文献
1
1
吕叔湘译,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商务印书馆,1979.
同被引文献
96
1
杨德峰.
“动+趋+了”和“动+了+趋”补议[J]
.中国语文,2001(4):329-334.
被引量:10
2
高顺全.
体标记“下来”、“下去”补议[J]
.汉语学习,2001(3):12-14.
被引量:10
3
张国宪.
延续性形容词的续段结构及其体表现[J]
.中国语文,1999(6):403-414.
被引量:28
4
贾钰.
“来/去”作趋向补语时动词宾语的位置[J]
.世界汉语教学,1998,12(1):41-46.
被引量:20
5
刘勋宁.
现代汉语句尾“了”的来源[J]
.方言,1985,7(2):128-133.
被引量:66
6
李冠华.
处宾动趋结构初探[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3(4):97-106.
被引量:9
7
刘勋宁.
现代汉语的句子构造与词尾“了”的语法位置[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3):4-22.
被引量:42
8
刘广和.
说“上_2、下_2……起来_2”──兼谈趋向补语、动趋式[J]
.汉语学习,1999(2):12-15.
被引量:12
9
杨宁.
上海话和北京话的“上”──多义词的跨方言对比研究[J]
.语文研究,1999(2):14-17.
被引量:5
10
王红旗.
动趋式述补结构配价研究[J]
.语言研究,1999,19(1):142-152.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5
1
杨德峰.
用于将来的“动+了+趋”初探[J]
.语言研究,2002,22(2):78-84.
被引量:5
2
张子华.
山西方言中的“动+将”结构[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2):78-81.
3
韩健.
现代汉语“V出个+NP(来)”句式分析[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3):53-58.
4
孙斐,定远.
九十年代以来的趋向动词研究述评[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33-41.
被引量:5
5
杨德峰.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动趋式研究述评[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2):54-62.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严伟剑.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趋向补语的研究综述[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2):95-97.
被引量:1
2
王国栓.
“动+将+趋”式中“将”的性质[J]
.语文研究,2004(3):34-38.
被引量:9
3
铃木裕文.
日本的汉语动趋式研究综述[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22(1):89-92.
4
陈金香.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趋向补语教学[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12):93-94.
被引量:2
5
肖奚强,周文华.
外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句习得研究[J]
.汉语学习,2009(1):70-81.
被引量:27
6
白克宁.
以越南语为母语的学生趋向补语习得顺序研究[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0(4):126-130.
被引量:3
7
陈海芳.
对趋向补语后宾语位置的探讨[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22(4):297-300.
8
高霞,曹晓宏.
现代汉语“了”、“着”、“过”的相关研究综述[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26(4):22-29.
被引量:5
9
肖奚强.
汉语中介语研究论略[J]
.语言文字应用,2011(2):109-115.
被引量:20
10
王宜广.
现代汉语动趋式语义研究述评[J]
.汉语学习,2013(3):69-76.
被引量:5
1
2005年英语专业八级考试试题(二)[J]
.英语沙龙(高中),2006,0(8):62-64.
2
张博.
“动宾结构十宾语”的条件及发展趋势[J]
.古汉语研究,1999(3):2-6.
被引量:22
3
伍春兰.
“没准(儿)”和“不一定”的多角度分析[J]
.海外华文教育,2009(2):26-32.
被引量:1
4
崔晓晴.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英语[J]
.考试周刊,2012(55):77-78.
5
白碧波.
哈尼语存在动词初探[J]
.民族语文,1991(5):39-45.
被引量:19
6
苏宁.
小议俄语中表示纯存在意义的动词用法[J]
.青春岁月,2016,0(19):48-49.
7
史梦洁.
构式“没有比X更Y的(了)”与“Y得不能再Y”的对比分析[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5(5):46-51.
被引量:1
8
刘荣琴.
“谁不”=“谁都”=“谁也”?[J]
.殷都学刊,2008,29(1):118-120.
被引量:1
9
董政民.
简略句的语义[J]
.外国语文,1985,10(3):117-131.
10
朱景松.
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J]
.语文研究,2003(3):9-17.
被引量:90
汉语学习
199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