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创作如果不能一劳永逸地反映流动不居的现实生活,至少是将生活语言化了。因而,既然将生活化为语言形象是可能的,那么,从语言的探索去理解生活也应是可能的。语言是危崖与危崖之间的一条铁索,下面是万丈深渊,走好了,可以从这座山走到那座山;走不好,便堕入深渊。所以禅宗说语言是舟筏,用过了便扔掉,不能渡了河还将舟筏背在身上,变成累赘。然而这个意思却还是通过话语来叙述的。这便形成了摆脱不开的悖论:既要否定语言及文字,认为它毕竟只不过是到达彼岸“真理”的手段和工具,又不得不借助语言及文字来表达这个意思,而且恰恰是因为有语言文字,才强化了这个意思。所以我们说语言是文流的工具。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1991年第5期65-68,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