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华语诗人郑愁予1933年出生于河北省,在台湾长大,六十年代以来一直生活在美国,他的诗集现时在中国大陆也开始印行。郑愁予并没有仿效其他诗人那样直接喊出要解决中国诗歌的危机,但他还算得上是“中国的中国诗人。”朱丽娅·林(Julia Lin)称郑愁予是一个“古代的保护者”,说他诗歌的特点是“粗犷的乡村声音”,“民族意识”和“传统情感”,一言以蔽之,即被理解为返归坚实大地般古典传统的“古典主义”,而现代则仅存在于他对诗歌语言的实验之中,如他把“夫、父、秋、东、西、早餐”等名词用作动词。很显然,他的诗歌创作手法中的一些其它特征也可归入到现代之列,诸如他使用排比句加上“顿”以便使用“异”来表达“同”。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1991年第5期70-74,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