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高诱注《淮南子》《吕氏春秋》的“急气言”与“缓气言”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时至汉魏,为注释古书而需要有客观标示汉字字音的手段。首先采用的方法是“读若”。若给A字注音,则用与A是同音或近音的B注成“A读若B”,或把其他类似形式注为“读若”,这种例子在洪亮吉的《汉魏音》(乾隆五十年,1785年)中广为收集。 后汉末高诱注《淮南子》《吕氏春秋》中,在“读若”上又添“急气言”(四例)、“急舌言”“急察言”(各一例)及“缓气言”(四例)。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9-44,38,共7页 Research in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8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