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教育与人”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由《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教育研究》编辑部、中国教育学研究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和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联合筹备的“教育与人”研讨会,于1989年5月24日至28日在武昌华中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着重研讨了如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研究“教育与人”的意义问题到会代表一致认为,就“教育与人”
作者
安平
出处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7-19,共3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xperiment
关键词
教育主体
主体性
社会化
教育研究
研讨会
华中师范大学
出发点
培养人
教育价值取向
中国教育学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3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78
同被引文献
93
1
周文娟,李包庚.
马克思哲学视野下“创新”概念的多维探析[J]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9,0(1):243-251.
被引量:3
2
庞元正.
哲学创新须要深化哲学对“创新”的研究[J]
.马克思主义哲学,2021(1):85-92.
被引量:4
3
吴刚.
教育创新的目标选择[J]
.教育研究,1999,20(3):3-8.
被引量:21
4
肖川.
论创新教育[J]
.教育研究,1999,20(11):11-14.
被引量:145
5
黄志强.
技术创新的社会学阐释[J]
.社会科学辑刊,1999(6):33-39.
被引量:1
6
和学新.
主体性的生成机制与教学设计[J]
.教育研究,1997,18(11):36-40.
被引量:62
7
叶澜.
论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与发展主体的动态关系[J]
.中国社会科学,1986(3):83-98.
被引量:71
8
陆海明.
关于文学、美学和科学的断想[J]
.社会科学,1986(4):58-61.
被引量:1
9
李应远.
论转变教育思想的关键——正确处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关系[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9(4):69-76.
被引量:1
10
黄济.
试论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5):66-73.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13
1
廖怡华.
从原始理念到现代理论——关于我国主体性教育问题的理性思考[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5):66-67.
被引量:1
2
张舒予.
论巴纳赛的“宏观社会教育系统”[J]
.比较教育研究,1998(5):32-34.
被引量:3
3
从传统走向现代[J]
.教育研究,1996,17(4):17-20.
被引量:12
4
涂艳国.
关于“个性教育”的研究[J]
.教师教育论坛,1995,21(5):57-59.
被引量:3
5
曾茂林.
新中国教育理论研究转向深层成因剖析——以“教育与人的发展”研究为例[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41-145.
被引量:3
6
和学新.
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当代取向——主体教育的学生发展目标探索[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2):7-10.
被引量:6
7
胡发光,刘立海.
对教学主体论的哲学思考[J]
.临沂师专学报,1999,33(1):69-72.
8
毛亚庆,尚致远.
教育研究发展动态的方法论通视[J]
.教师教育研究,1998,13(1):47-52.
被引量:1
9
瞿葆奎,郑金洲.
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与教育观念更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引发的教育观念变革寻迹[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6(3):1-13.
被引量:20
10
曾昭皓.
高校法制教育反思与主体性法制教育探究——兼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改思路[J]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25(4):75-7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78
1
宗锦莲,钱洁.
关系社会学视角中的伙伴教育[J]
.教育发展研究,2023,43(15):111-117.
2
田汉族.
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与教育观念创新[J]
.教育经济评论,2021,6(4):3-29.
被引量:5
3
王坤庆,张悦.
罗萨批判理论及其教育意蕴[J]
.高等教育研究,2023,44(11):1-9.
4
陈先哲,王俊.
新时代中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重审与体系优化[J]
.高等教育研究,2023,44(3):65-73.
被引量:9
5
徐顺东,杨肖宁.
浅析我国教育本质研究边缘化的必然性[J]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43-45.
被引量:4
6
兰英.
主体教学论初探[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1):51-55.
被引量:11
7
骆习群.
职业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功能研究[J]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19(7):19-21.
8
刘彦文,袁桂林.
个性化教育的二维基础探讨[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4(8):47-49.
9
王兆璟.
论教学理论研究的知识学转向[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5):43-46.
被引量:5
10
肖辉赞,刘畅.
大学生成才与发展要素分析[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6):663-664.
1
唐燕,高德胜.
论意义问题在教育中的遮蔽[J]
.教育科学研究,2010(3):21-24.
2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发表康香阁文章——《重建儒学谱系:荀子的思想及其历史形象》[J]
.邯郸学院学报,2014,24(1).
3
席贯强,康正晓.
符号学视野下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反思[J]
.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2014,30(3):52-54.
被引量:1
4
郭元勋.
走向核心素养课程观[J]
.新课程,2016,0(34):6-8.
5
冯建军.
以“人”的方式研究“教育与人”的关系[J]
.基础教育论坛,2013,0(6Z):18-20.
6
沈光明.
回忆我的老师——一个大写的人[J]
.中国德育,2016,11(18):75-77.
7
“反思教育产业化”座谈纪要[J]
.读书,2005(4):21-26.
被引量:1
8
吕叡.
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价值取向研究[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18):33-33.
9
李坤钰.
哲学的体验与想象——“生命体验与理论想象”学术研讨会综述[J]
.山东社会科学,2016(1).
10
贾春.
政协女委员热议优化教育结构[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21(2):9-9.
教育研究与实验
198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