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0年第12期65-75,共11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同被引文献111
-
1祝彦.阎锡山与西安事变[J].党史文苑,2004(5):4-7. 被引量:1
-
2舒云.细说平型关战役[J].党史博览,2003(1):11-18. 被引量:1
-
3欢迎订阅1999年《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127-127. 被引量:1
-
4史资.最近出版的《近代史资料》简介[J].近代史研究,1986(2):317-318. 被引量:6
-
5顾农.《古小说钩沉》的成书过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58-60. 被引量:7
-
6张杰.鲁迅与“罗王之学”[J].鲁迅研究月刊,1999(8):61-68. 被引量:7
-
7编者说明[J].鲁迅研究月刊,1999(12):70-70. 被引量:3
-
8彭定安.二十一世纪的鲁迅研究预想(上)[J].鲁迅研究月刊,1999(11):4-11. 被引量:3
-
9《文学评论》1981年总目录[J].文学评论,1981(6):142-144. 被引量:10
-
10李修生.《国殇》试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8(1):32-3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6
-
1鲍国华.“小说史家鲁迅”研究的历史回顾[J].鲁迅研究月刊,2006(2):42-54. 被引量:4
-
2赵学勇,张小刚.鲁迅杂文研究十年[J].鲁迅研究月刊,2007(7):79-86. 被引量:1
-
3朱法娟,张太原.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左翼文化运动研究[J].中共党史研究,2008(2):111-119.
-
4赵学勇,康凯.叙事学视阈中的鲁迅阐释[J].鲁迅研究月刊,2008(12):35-41. 被引量:2
-
5王明科,柴平.阿Q命名文化密码之破译[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31(1):58-62.
-
6易木,姜英东.近十年鲁迅与外国文化比较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辑刊,2000(1):123-12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8
-
1许怀中.鲁迅与中国文化的文化品格[J].东南学术,2006(3):131-135. 被引量:3
-
2许怀中.学术道路自述[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6(5):72-77.
-
3崔云伟,刘增人.2006年鲁迅研究综述[J].鲁迅研究月刊,2007(9):74-85. 被引量:7
-
4李本东.《祝福》:作为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J].语文建设,2010(2):48-51.
-
5杨甲甲.觉悟之后的战斗--简析鲁迅《娜拉走后怎样》中的女性经济权问题[J].北方文学(下),2013(6):33-34.
-
6郜元宝.鲁迅看取意大利文化的眼光[J].鲁迅研究月刊,2017(11):4-17. 被引量:2
-
7马慧慧.1949年之前关于鲁迅古籍整理的研究述评[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24,40(1):108-116.
-
8李本东.新论《祝福》:以“我”为主人公[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09(8):44-46. 被引量:3
-
1新发现的鲁迅书简——鲁迅致胡适(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J].鲁迅研究月刊,1990(12):5-4. 被引量:6
-
2舒芜.不为苟异(下)——关于鲁迅、周作人后期的相同点[J].鲁迅研究动态,1989(7):72-82. 被引量:2
-
3这“两封半”信会损害鲁迅形象么?[J].文艺理论研究,1999(1):45-45.
-
4李允经.鲁迅书简的理论意义和文化内涵[J].鲁迅研究月刊,1993(12):24-31.
-
5张杰.《民报》的佛学倾向与鲁迅的早期思想[J].鲁迅研究月刊,1990(1):53-58.
-
6王志蔚.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是怎样形成的[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4,17(5):28-30. 被引量:1
-
7郭娜,齐敬先,王斯蓓.浅论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8(5):77-79.
-
8萧红.逝者已矣![J].鲁迅研究动态,1988(4):18-19.
-
9魏家文.民族国家意识与现代乡土小说[J].长江学术,2006(3):116-116.
-
10王志明.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内涵及其在文学实践中的体现[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17(3):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