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历史时期四川手工业原料作物的分布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四川历史上在农田种植的手工业原料作物(不包括经济林木)一直以纤维类为重点,大致盆西以大麻为重点,盆东以苎麻为重点,盆中以后起之棉花为重点,下面分别叙述。 一 苎麻和大麻的东西分布 (一) 苎麻 关于纤维作物。
作者
郭声波
出处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0年第1期67-88,共22页
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关键词
工业原料作物
历史时期
四川
苎麻
纤维作物
经济林木
大麻
棉花
盆东
农田
分类号
K901.9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7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2
1
赵丰.
中国古代染色文化区域体系初探[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4(1):89-101.
被引量:16
2
(明)徐光启 撰,石声汉 校.农政全书校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二级参考文献
1
1
赵丰.草木染的起源[J]丝绸,1984(03).
共引文献
15
1
许桂香,司徒尚纪.
岭南服饰原料历史地理研究(下)[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6,27(3):86-95.
2
李凡,司徒尚纪.
近二十年来中国文化地理学文献分析[J]
.人文地理,2007,22(1):105-111.
被引量:19
3
杨明,刘泽玉,苏柘僮,邹文铨.
“蓝”类植物中的前体物质转化为“靛”的机制探讨[J]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7):928-931.
被引量:14
4
刘再聪,赵玉平.
唐宋敦煌染料与紫服制度的被突破——以P.3644为中心[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58-65.
被引量:8
5
榕嘉.
古代靛蓝染色工艺原理分析[J]
.丝绸,1991,28(1):45-48.
被引量:30
6
吴越齐.
岭南植物染色产品设计研究[J]
.包装工程,2016,37(16):39-43.
被引量:4
7
崔岩,刘元风,郑嵘.
蜀锦的红花染色工艺研究[J]
.丝绸,2016,53(10):23-27.
被引量:8
8
叶清珠.
天然植物染料在纺织面料中的染色性能及抗菌性能应用[J]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4(2):197-200.
被引量:18
9
巩继贤,李辉芹.
我国传统的靛蓝染色工艺[J]
.北京纺织,2002,23(5):25-27.
被引量:34
10
刘姣姣,梁惠娥.
管窥三十年来的服色文化研究[J]
.丝绸,2019,56(3):98-104.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70
1
程民生.
宋代粮食生产的地域差异[J]
.历史研究,1991(2):120-132.
被引量:6
2
曹树基.
以人为本的历史农业地理学[J]
.清史研究,2000(3):122-124.
被引量:4
3
邹逸麟.
历史时期黄河流域水稻生产的地域分布和环境制约[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7(3):222-231.
被引量:37
4
王明.
隋唐时代的造纸[J]
.考古学报,1956(1):115-126.
被引量:8
5
明清河南粮食作物的地理分布及结构变化[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11(1):174-201.
被引量:2
6
赵鸣岐.
金代上京路地区的土地开发与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J]
.北方文物,1995(1):76-85.
被引量:4
7
王社教.
明代苏皖浙赣地区的水稻生产和分布[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10(4):155-170.
被引量:2
8
周宏伟.
清代两广粮食供求的时空差异[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9(4):113-124.
被引量:2
9
韩茂莉.
宋代东南丘陵地区的农业开发[J]
.农业考古,1993(3):132-136.
被引量:6
10
梅莉.
清代湖北纺织业的地理分布[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0(2):105-109.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2
1
华林甫.
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的世纪回顾[J]
.经济地理,2006,26(5):819-823.
被引量:5
2
刘炳涛.
商业、环境与乡村经济结构变化——对清代三原、泾阳的分析[J]
.兰州学刊,2010(8):198-20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
1
李昕升,王荧.
近五年来美洲作物史研究评述(2016-2020)[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22(1):88-100.
被引量:3
2
樊如森.
中国历史经济地理学的回顾与展望[J]
.江西社会科学,2012,32(4):19-26.
被引量:5
3
阙维民.
论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年度综述的科学再现性[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6,31(4):5-8.
4
周明帅,盛芮.
西北地区历史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历程及现状分析[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0(4):97-102.
5
高兴民,李宗明.
乡村经济结构演进与未来趋势研究[J]
.河南社会科学,2018,26(6):1-6.
被引量:7
6
汤礼莎,龙花楼,周贵鹏,戈大专,杨嘉艺.
中国农业地理学研究进程与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2023,42(9):1853-1868.
被引量:1
1
周峰.
金代植树考述[J]
.农业考古,2015,0(4):214-220.
2
胡先涛,唐科雷,张亮,胡爱民.
李兴高的“苎麻”情结[J]
.新闻天地(上半月刊),2007(7):60-60.
3
王世民.
评《四川船棺葬发掘报告》——兼评逊时同志的书评[J]
.考古,1961(8):464-467.
4
王珂.
尹会一治豫述论[J]
.中州学刊,1997(3):129-132.
5
李燊.
明清时期的楠木采伐及其影响[J]
.青春岁月,2013,0(7):385-386.
6
吴小凤.
唐宋时期广西纺织品的几个问题——广西商品经济史考论[J]
.广西地方志,2001(6):34-37.
被引量:2
7
朱建芳.
心献中华——记高级农艺师苎麻专家赖占钧[J]
.老友,2003,0(9):8-11.
8
沈仲常,王家祐.
記四川巴縣冬笋壩出土的古印及古貨幣[J]
.考古,1955(6):48-54.
被引量:8
9
王家祐,李世芸,赖有德.
四川巴縣冬笋壩戰國和漢墓清理簡報[J]
.考古,1958(1):11-32.
被引量:5
10
陈柯云.
明清徽州地区山林经营中的“力分”问题[J]
.中国史研究,1987(1):85-97.
被引量:7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