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劳动》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4-66,共3页
China Labor
同被引文献31
-
1彭莉.台湾劳资争议仲裁制度评析[J].台湾研究集刊,1996(4):17-22. 被引量:3
-
2胡道才.我国涉诉信访终结机制的建构[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12(6):93-97. 被引量:36
-
3赵曙明,赵薇.美、德、日劳资关系管理比较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28(1):17-22. 被引量:23
-
4王全兴.《劳动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
5常凯主编.《劳动关系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版第9页.
-
6[美]哈里·C.卡茨、托马斯·A.科钱、亚历山大·J.S科尔文著,李丽林、吴清军译.《集体谈判与产业关系概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
7常凯.《中国集体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的历史沿革和现状》.中国集体谈判论坛www.jttp.cn/a/report/opinion/2014/0630/5770.html,2014年7月14日.
-
8金秀坤.《韩国劳资关系》.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33-98页.
-
9莱因哈特·巴恩米勒.《德国利益代表的双轨制:结构与当前发展》.[德]鲁道夫·特劳普-梅茨、张俊华(编).《劳动关系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54页.
-
10鲁道夫·特劳普·梅茨:《中国,韩国与德国的劳动关系》,载[德]鲁道夫·特劳普.梅茨,张俊华(编):《劳动关系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0页.
-
1崔巍.论村民自治——用“公司制”模式构建村委会[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2):32-37. 被引量:5
-
2马文建.探讨当前诉讼模式处理医患纠纷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卫生法制,2015,23(3):65-68. 被引量:1
-
3沈新立.昌平园举办基层工会主席培训班[J].工会博览,2011(19):61-61.
-
4王伟萍.中国行政改革的模式与趋势[J].探索与争鸣,2000(12):17-19.
-
5邹柱.试论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模式选择[J].柳州师专学报,1999,14(3):36-39.
-
6何增科.未来政治体制的五种模式[J].政工师指南,2007(1):46-47.
-
7黄伟,罗佳.服务型政府: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5):73-76. 被引量:3
-
8佟玉华.政治体制改革的模式选择[J].大连干部学刊,1999,15(1):26-28.
-
9苏芝英.依据基本国情 实现社保五化[J].内蒙古财会,1995(9):5-7.
-
10王威.劳动争议与实践结合模式[J].现代商业,2008(20):269-2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