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人民音乐》
1989年第12期43-47,共5页
People’s Music
同被引文献63
-
1关乃忠.“民族器乐的创作与发展”系列讨论之四十二——探讨中国民族乐队的排位和音场问题[J].人民音乐(评论),2001(11):18-21. 被引量:4
-
2赵玉卿.“三本《乐记》说”辨——与阴法鲁先生商榷[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1):85-88. 被引量:5
-
3修海林.《乐记》音乐美学思想试析[J].音乐研究,1986(2):85-93. 被引量:16
-
4杨青.拓宽中国民族室内乐的表现空间[J].人民音乐,1999(8):4-6. 被引量:20
-
5鲁日融.重视民族室内乐作品的创作与演奏推广民族器乐的创作与发展──系列讨论之二十[J].人民音乐,1999(5):5-6. 被引量:12
-
6杰出的人民人民音乐家贺绿汀同志与世长辞[J].人民音乐,1999(5):20-20. 被引量:5
-
7金湘.民族乐队交响化刍议──在“’98全国当代民乐创作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J].人民音乐,1999(3):19-21. 被引量:13
-
8蔡德予.《乐记》美学思想五题[J].中国音乐学,1998(2):23-30. 被引量:14
-
9顾冠仁.努力发展民族乐队交响性功能及交响性创作手法[J].人民音乐,1998(6):8-10. 被引量:6
-
10徐平.音乐语言刍议[J].人民音乐,1998(6):20-22.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43
-
1张笑川,朱小屏.论上海在近代中国音乐发展中的地位[J].社会科学,2007(4):177-183. 被引量:2
-
2谢明明.从“情动于中,故形于声”所引发的思考[J].歌海,2011(1):81-83. 被引量:1
-
3李杰鹏.流行音乐对高师音乐教育的扩展与补充[J].艺术教育,2005(3):46-48. 被引量:1
-
4杨旭.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文化[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25(3):134-139. 被引量:3
-
5冯春玲.黎锦晖流行歌曲创作的历史思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1):56-63. 被引量:6
-
6白丽萍.新时期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概况[J].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08(1):64-65. 被引量:2
-
7徐艺真.关于流行音乐进入高师专业音乐教育的思考[J].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08(1):96-97. 被引量:5
-
8张庆利.《三礼》文学研究述评[J].北方论丛,2008(5):31-36. 被引量:1
-
9滕丽民.浅论《乐记》中的“礼”与“乐”[J].大舞台,2010(12):35-35. 被引量:1
-
10贺颖.关于《乐记》音乐思想的哲学思考[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18):142-143.
-
1周晨阳.我家住在黄土高坡[J].美术教育研究,2016(12):189-189.
-
2卢兆祥.美丽的黄土高坡[J].当代艺术,2011(3):118-118.
-
3《人民音乐》1988年总目录[J].人民音乐,1988(12):43-47. 被引量:3
-
4《人民音乐》欢迎订阅、投稿[J].人民音乐,2007(9):18-18. 被引量:1
-
5《人民音乐》总目录[J].人民音乐,2012(12):88-94.
-
6欢迎订阅2007年度《人民音乐》[J].人民音乐,2006(12):19-19.
-
7欢迎订阅《人民音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4):94-94.
-
8《人民音乐》总目录[J].人民音乐,2010(12):91-96.
-
92004年总目录[J].人民音乐(评论),2004(12):61-64.
-
10《人民音乐》[J].小演奏家,2002(11):6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