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蒋廷黻关于苏联概况、外交政策及中苏关系问题致外交部报告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1936年下半年至1938年春。蒋廷黻出任国民党驻苏大使,此文即为蒋氏在西安事变后,送呈外交部的一份报告。其中较为系统地反映了当时蒋氏对国际形势及中苏关系的看法,显然地,其中某些看法出于偏见或臆断,但这对于我们了解南京政府上层人士对苏联将在其后爆发的中日战争中采取何种态度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
任骏
孙必有
机构地区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出处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5-31,50,共8页
Republican Archives
关键词
苏联
西安事变
蒋廷黻
第三国际
苏俄
人民阵线
中苏关系
外交部
共产主义者
世界革命
分类号
K25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5
1
黄定天.
二十世纪的中俄关系史研究[J]
.历史研究,1999(4):155-166.
被引量:8
2
王真.
抗战期间中苏关系恶化原因初探[J]
.历史研究,1990(4):51-63.
被引量:4
3
沙卫东.
抗战时期的新疆问题与中苏关系[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6(2):30-35.
被引量:1
4
A.M.列多夫斯基,郭兴仁.
1937—1949年间的苏联与中国——一个苏联外交官的回忆录[J]
.抗日战争研究,1992(4):193-222.
被引量:2
5
齐世荣.
中国抗日战争与国际关系(1931—1941)[J]
.世界历史,1987(4):1-14.
被引量:8
6
赵振英.
中东路事件性质刍议[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4(6):76-82.
被引量:2
7
约翰.W.格威尔,王静.
蒋介石与抗战初期的中苏关系[J]
.国际政治研究,1990,11(4):86-93.
被引量:1
8
孙修福.
蒋廷黻致王宠惠孔祥熙电[J]
.民国档案,1990(4):5-6.
被引量:1
9
任骏.
驻苏大使蒋廷黻与苏联外交官员会谈纪录[J]
.民国档案,1989(4):20-30.
被引量:3
10
丁思泽.
芦沟桥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军事机关长官会报第一至十五次会议记录[J]
.民国档案,1987(2):3-17.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9
1
蔡乐苏,金富军.
蒋廷黻外交思想探析[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0(1):35-49.
被引量:3
2
郭秋光,王员.
抗战前期国民政府对苏政策论略[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7(2):80-85.
被引量:1
3
冀满红,吕霞.
蒋廷黻的选择:从外交史家到外交家[J]
.历史教学(下半月),2009(5):24-29.
4
韩大梅,关博.
抗战初期中苏结盟的努力及失败原因[J]
.东北史地,2015(5):7-13.
5
杨恕,郭黎鹏.
民国时期中苏关系的三个层次(1917-1949)[J]
.俄罗斯学刊,2018,0(3):5-18.
被引量:1
6
鹿锡俊.
从日德防共协定到中苏绝对密件的多边博弈及影响(1936.11-1937.8)[J]
.抗日战争研究,2022(1):14-38.
被引量:1
7
庄春梅,马茜.
论武汉抗战前后中国与列强各国之关系[J]
.社会科学动态,2022(12):99-108.
8
鹿锡俊.
从日德防共协定到中苏绝对密件的多边博奔及影响(1936.11-1937.8)[J]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22(7):93-116.
9
陈振会,曾维君.
从联合到控诉:蒋廷黻对苏外交思想变迁的根源及影响[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2(6):11-16.
二级引证文献
6
1
黄兴涛.
情感、思想与运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研究检视[J]
.广东社会科学,2009(3):79-89.
被引量:7
2
陈涛.
从《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看抗战时期的中苏外交[J]
.理论界,2009(11):104-106.
3
蔡乐苏,岳秀坤.
蒋廷黻学术思想之理论基础初探[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6(2):14-24.
被引量:5
4
贾烈英.
国际关系视域下的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J]
.学术前沿,2021(17):14-23.
被引量:3
5
鹿锡俊.
中苏缔约后国民政府路径分歧的发展与终结(1937.8—1938.1)[J]
.抗日战争研究,2022(3):4-29.
被引量:1
6
戚昱明,臧运祜.
蒋廷黻与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J]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2024(2):109-122.
1
沈谦芳.
邹韬奋与中国共产党[J]
.学术月刊,1995,27(12):66-71.
被引量:2
2
肖莉.
第三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6(5):10-13.
被引量:1
3
王泽枋.
简论双流瞿上城兼及古代广都疆域[J]
.中华文化论坛,2009(S2):133-135.
4
朱顺佐.
试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82,17(2):6-15.
5
舒暲.
他们为正义而战[J]
.友声,2010,0(3):36-40.
6
张静.
共产国际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5):8-15.
被引量:2
7
王锡荣.
鲍罗廷在中国的传记[J]
.书城,1995,0(1):43-43.
8
周以光.
法西斯主义运动在法国——与德、意法西斯主义运动的比较研究[J]
.世界历史,1987(4):15-25.
9
石钟扬.
终身的反对派与永远的新青年——论陈独秀的文化意义[J]
.党史纵览,2005(1):39-43.
10
牛江山.
“第三国际”对中国社会走向的影响[J]
.金秋,2011(1):43-44.
民国档案
198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