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试论教唆犯的独立性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犯罪逐年上升,已为各有关方面普遍关注。究其原因,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是有些老牌的犯罪分子,利用青少年思想简单、易受影响的特点而进行犯罪教唆。因此,从理论上弄清教唆犯的法律属性,对于在实践中严厉打击教唆犯罪分子,减少犯罪案件,特别是减少青少年犯罪案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 夏诚华
出处 《山东法学》 1989年第2期13-15,共3页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1

  • 1伍柳村.试论教唆犯的二重性[J].法学研究,1982,4(1):17-18. 被引量:48
  • 2陈雄飞.英美法系教唆犯罪论要[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2):110-120. 被引量:8
  • 3杨金彪.刑法共犯规定对共犯从属性说的贯彻[J].法学论坛,2006,21(4):69-77. 被引量:19
  • 4[德]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等.德国刑法教科书[M].徐久生,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604.
  • 5《刑法》第29条第2款.
  • 6郑逸哲.“教唆犯之罪实和罪名”[J].月旦法学杂志,1997,.
  • 7马克昌.犯罪通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36-44.
  • 8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 9[德]弗兰茨·冯·李斯特 埃贝哈德·施密特 徐久生.德国刑法教科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 10[日]大塚仁 冯军译.刑法概说(总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90.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