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现代主义意识的实验性催化——“后新潮”文学的“意识”变迁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确实的,把当代中国的现实与西方的历史作横向比较,很容易被认为是轻慢之举;而试图用某种“主义”来概括当代中国文学中滋长的思想意识更难免有革命之嫌。但是如果我们承认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动向深受西方二十世纪文学的影响,那么,那些先锋性的“新思想”、“新观念”无疑与“外来影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当代的“新思想”
作者
陈晓明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3-20,共8页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卡夫卡
现代意识
当代中国文学
思想意识
二十世纪
外来影响
孤独感
个人化
先锋性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6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66
1
刘复生.
先锋小说:改革历史的神秘化——关于先锋文学的社会历史分析[J]
.天涯,2009(4):194-200.
被引量:3
2
汪曾祺.
关于小说语言(札记)[J]
.文艺研究,1986(4):57-60.
被引量:43
3
罗强烈.
主体性与文学语言的选择[J]
.文艺研究,1986(5):94-97.
被引量:5
4
王蒙.
读评论文章偶记[J]
.文学评论,1985(6):3-10.
被引量:16
5
余华,杨绍斌.
“我只要写作,就是回家”[J]
.当代作家评论,1999(1):4-13.
被引量:149
6
贺奕.
群体性精神逃亡: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纪病[J]
.文艺争鸣,1995(3):25-31.
被引量:22
7
张法,张颐武,王一川.
从“现代性”到“中华性”——新知识型的探寻[J]
.文艺争鸣,1994(2):10-20.
被引量:180
8
张颐武.
后现代性与“后新时期”[J]
.文艺研究,1993(1):41-43.
被引量:15
9
王宁.
接受与变形:中国当代先锋小说中的后现代性[J]
.中国社会科学,1992(1):137-149.
被引量:16
10
李劼.
论中国当代新潮小说的语言结构[J]
.文学评论,1988(5):110-118.
被引量:40
引证文献
7
1
姜肖.
启蒙的分化:文学批评“后现代性”话语及其异质形态[J]
.文艺争鸣,2022(9):34-40.
2
罗譞.
试论余华小说创作中的人文关怀意识[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58-60.
3
吕晓洁.
用爱点燃救赎之光——余华与其新作《兄弟》解析[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9(4):41-42.
4
刘芳.
先锋小说“形式”反叛的尴尬命运——以马原小说的接纳过程为叙述中心[J]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1):71-74.
被引量:2
5
谢刚.
进化论、后现代主义与圈子批评——1980年代先锋小说批评的话语脉络及存在形态[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96-102.
6
武跃速.
论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接受[J]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19(3):13-18.
被引量:2
7
李建周.
青年读者与先锋小说[J]
.中国文学批评,2015(4):43-5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李先国,肖翠云.
形式批评想象的两次高峰[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31(2):32-37.
2
刘芳.
《落地,请开手机》:国家对个体的压抑[J]
.电影文学,2013(12):120-121.
3
操乐鹏.
现代作家在当代:晚年心态、理论重构与五四遗风[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6(12):25-31.
4
毛西子,周璇,谢淼(指导).
现实的梦境化——论卡夫卡《乡村医生》对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的影响[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2(10):75-78.
5
高升.
马原小说创作中真实与虚构之间的涉渡[J]
.黑河学院学报,2023,14(4):127-128.
1
郭立颖.
从“互文性”谈滑稽模仿在20世纪西方文坛的发展[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6(5):86-89.
被引量:2
2
陈晓明.
现代主义意识的实验性催化——“后新潮”文学的“意识”变迁(续)[J]
.当代作家评论,1989(4):18-24.
被引量:2
3
王洪岳,刘绪才.
试比较茅盾与新时期新潮文学对现代主义的接受方式[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4):38-42.
4
陈云意.
“奇语喧哗”时代后的文学文化认同[J]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7,16(4):91-93.
5
李洁非.
再说“矫情”[J]
.文艺评论,1990(2):82-84.
6
安淑荣.
洪峰小说论——兼对新潮文学的引申[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0(5):76-79.
7
“新潮”文学与亵渎神圣[J]
.文艺理论研究,1989(4):99-99.
8
谭楚良.
欧美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新潮文学发展趋势[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23(1):101-106.
9
王雁霞.
浅论莫言小说的感觉崇拜手段[J]
.文学界(理论版),2012(10).
10
毛浩,李师东.
地域文化的现代化——在远处看东北文学[J]
.文艺争鸣,1992(5):75-79.
被引量:2
当代作家评论
198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