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马勒交响曲的哲理内涵
被引量:
1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在一定的世界观、艺术观支配下创造出的精神产品,它是艺术家观察世界、理解世界和表现世界的独特方式,其作用与价值是任何其他意识形态形式如哲学、宗教等所无法替代的。
作者
孙国忠
机构地区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出处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77-85,共9页
Musicology in China
关键词
哲理内涵
交响曲
意识形态
马勒
艺术作品
精神产品
表现世界
艺术家
独特方式
艺术观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32
1
李庆荣.
马勒的艺术歌曲和交响曲[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2,18(1):86-88.
被引量:5
2
孙国忠.
论马勒的交响思维[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8(3):81-88.
被引量:8
3
桑桐.
马勒两首歌曲的和声分析(下)[J]
.音乐研究,1997(2).
被引量:1
4
桑桐.
马勒两首歌曲的和声分析(上)[J]
.音乐研究,1997(1):63-68.
被引量:4
5
杨青.
超越死亡——在马勒音乐作品的背后[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1(3):75-78.
被引量:2
6
李秀军.
马勒音乐作品中的精神内涵[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3(3):53-59.
被引量:5
7
李秀军.
国际国内对马勒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的回顾[J]
.中国音乐,2001(2):14-16.
被引量:4
8
李秀军.
《流浪少年之歌》与《第一交响曲》的音乐学分析[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1(2):52-59.
被引量:3
9
钱仁康.
马勒艺术歌曲赏析[J]
.音乐爱好者,2002(5):18-21.
被引量:5
10
Constantin Floros,Gustav Mahler Vernon,Jutta Wicker. The Symphonies[M].Portland:Amadeus,1993.
引证文献
11
1
袁晖.
交融与升华——马勒《第三交响曲》与艺术歌曲的关联[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0(1):121-127.
2
孙国忠.
马勒百年祭[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4):129-143.
被引量:9
3
孙丝丝.
马勒的《第六交响曲》:悲剧意识与主题构建[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2,31(2):100-107.
被引量:1
4
孙乐平.
心灵的追寻——综述马勒声乐套曲《少年魔号》的创作风格[J]
.人民音乐,2013(4):89-91.
5
姜宗钊.
略谈马勒早期交响曲中的“歌曲交响化”现象——以《第二交响曲》为例[J]
.音乐时空,2015,0(21):44-44.
6
李笑珂.
从尼采哲学视角下窥探马勒《第三交响曲》的创作思想[J]
.音乐创作,2016(2):159-161.
7
陈钒.
简论马勒交响曲风格[J]
.艺术科技,2016,29(3):181-181.
8
张晨.
马勒《第九交响曲》的“告别”叙事[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9(3):146-156.
被引量:1
9
薛鼎元.
感性临听后并叙事--马勒《D大调第一交响曲》个案研究[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1(4):21-24.
被引量:1
10
毕又文.
布里顿《中国歌集》中碰撞交融的中西元素——以第三首《秋风辞》为例[J]
.中国民族博览,2022(18):148-151.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姜宗钊.
略谈马勒早期交响曲中的“歌曲交响化”现象——以《第二交响曲》为例[J]
.音乐时空,2015,0(21):44-44.
2
孙国忠.
十九世纪音乐:古典传统与浪漫主义[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6(1):4-23.
被引量:13
3
王燕.
《音乐分析与创作基础教程》对曲式教学的指导[J]
.艺术评鉴,2016,0(21):1-8.
被引量:2
4
杨晓琴,杨小影.
从《第五交响曲》看马勒创作风格的转变[J]
.音乐探索,2017(2):93-98.
5
武宁.
互文性解析:马勒《第四交响曲》第三乐章[J]
.当代音乐,2018(7):18-23.
被引量:2
6
章馨方.
音乐作品的文化性解读——以《汤豪舍》为例[J]
.北方音乐,2017,37(6):27-28.
7
蒋律.
马勒交响创作思维中的声乐引征——以《流浪少年之歌》与《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为例[J]
.当代音乐,2019(11):91-97.
被引量:2
8
陈佳怡.
音乐风格史:传承与质疑——以列昂·普兰廷加《浪漫音乐:19世纪欧洲音乐风格史》为例[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20(6):60-62.
9
张潇雪.
相斥与合谋--试论马勒《c小调第二交响曲》的音响结构力并及意象生成[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1(4):25-28.
10
张智慧.
探究马勒《第九交响曲》的崇高之美[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1(4):45-48.
1
王霞.
天行健,千花百样红[J]
.名家名作,2015,0(5):75-78.
2
可汲.
北京国际音乐节浮出水面[J]
.音乐爱好者,2002(9):61-61.
3
王志敏.
浅论马勒交响曲的突破与创新[J]
.东方艺术,2004(9):94-95.
4
鲍庆红.
新时代的马勒最强音(续)——评格言耶夫的马勒交响曲现场版系列[J]
.无线电与电视,2010(12):72-75.
5
鲍庆红.
新时代的马勒最强音——评格吉耶夫的马勒交响曲现场版系列[J]
.无线电与电视,2010(10):75-78.
6
陈世雄.
关于话剧现状的几点思考[J]
.戏剧艺术,2007(3):14-19.
被引量:1
7
Rotiet.
永远的马勒交响曲系列(之四)[J]
.视听前线,2008(10):134-134.
8
巴西姆·麦格迪.
理解世界的13条基本法则[J]
.艺术界,2016,0(1):158-161.
9
张晓楠.
浅论视唱练耳在现代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取向[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19):202-202.
被引量:1
10
乐齐弘.
版画的作用与价值初探[J]
.美术向导,2013(6):32-33.
中国音乐学
198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