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学生毕业分配历来是由国家统包统管的。上海大学从1984年建校以来,就根据国务院“不包分配”的改革要求,谋求建立一种新的毕业生分配方式,经过不断探索和反复实践,已初步摸到一条“全面放开,双向选择,不包分配”的路子。学生毕业后,学校给予就业信息指导,联系用人单位进行推荐,组织”供需见面”并公开竞争,最后订立合同落实工作岗位。这套办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然而,任何改革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实际工作的方针、政策、措施、办法的变革;另一方面则是习惯、传统、价值、理论等观念的更新。毕业生分配工作也不例外。本文剖析其中的几种观念障碍,与实际工作者共同探讨。
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1989年第2期61-64,共4页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