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茶馆派及其民族特色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话剧传入中国以来,似乎还未见什么流派;而在“各领风骚三五天”的新时期文学中,要确定一个流派也绝非易事。然而,我却冒昧认为,在当代戏剧文学中,存在着一个“茶馆派”。其成员是一师三徒,即以老舍为师,以北京人艺的苏叔阳、李龙云和何冀平为徒;其代表作品是“左邻右舍》、《家庭大事》(苏叔平)《小井胡同》(李龙云)和《天下第一楼》(何冀平)等,它们都受到以《茶馆》为代表的老舍剧作的深刻影响。
作者
章罗生
机构地区
湘潭大学中文系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1989年第6期49-54,共6页
Academic Forum
关键词
民族特色
茶馆
李龙云
小人物
民族文化
戏剧文学
北京人艺
代表作品
胡同
民族情感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32
1
刘树生.
灵魂的对话——写于话剧《正红旗下》获曹禺文学奖之际[J]
.北京观察,2002(7):59-62.
被引量:3
2
孟小曼.
《正红旗下》李龙云与老舍的心灵对话[J]
.北京纪事,2004(2):18-20.
被引量:3
3
章罗生.
老舍现象与《茶馆》模式──纪念老舍诞辰100周年[J]
.民族文学研究,1999,17(1):12-18.
被引量:6
4
洪忠煌.
老舍戏剧美学初论[J]
.社会科学,1985(7):74-75.
被引量:2
5
孟广来.
老舍的话剧艺术[J]
.文史哲,1984(4):21-29.
被引量:2
6
郭汉城.
《茶馆》的时代与人物[J]
.文艺研究,1979(2):36-40.
被引量:3
7
邓绍基.
老舍近十年来的话剧创作[J]
.文学评论,1959(5):78-90.
被引量:6
8
刘克宽.
避实击虚言近旨丰———从古代美学角度看《茶馆》[J]
.中国文学研究,1997(1):74-78.
被引量:1
9
史承钧.
谈《茶馆》三幕戏三个结尾的处理[J]
.戏剧艺术,1984(2):149-153.
被引量:2
10
舒其惠.
论《茶馆》的艺术成就[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4,13(2):74-7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6
1
章罗生.
老舍在20世纪话剧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中国戏剧现代化的贡献[J]
.民族文学研究,2005,23(1):125-128.
被引量:4
2
李春雨,刘勇.
老舍话剧之魅及其当代影响[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6):41-50.
被引量:3
3
石小寒.
八十年老舍戏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上)[J]
.满族研究,2018,0(4):112-118.
4
赵文壮.
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试论《天下第一楼》的“主客关系”[J]
.新世纪剧坛,2023(1):33-37.
5
吉开金.
论《茶馆》的经典化[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23,38(4):49-54.
6
陈军,蔡丹丹.
“《茶馆》接受现象”探析[J]
.戏剧与影视评论,2015,0(6):58-64.
二级引证文献
7
1
高淑霞.
话剧《茶馆》与西方现代戏剧理论[J]
.大舞台,2008(2):24-26.
被引量:1
2
章罗生.
论周立波纪实文学创作的成就[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3):126-133.
3
夏稳.
老舍话剧的美学内涵及其艺术表现[J]
.艺术时尚,2014(3):137-138.
4
罗素峰.
关于《茶馆》的解读:东方舞台上的奇迹[J]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2):122-124.
被引量:1
5
武连娣.
透过《茶馆》看老舍的平民情怀[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5):14-16.
被引量:1
6
张凤飞.
老舍京味戏剧里的北京文化[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7(6):149-150.
7
王世银.
《茶馆》中“茶”语言的美学特征与平民情怀[J]
.福建茶叶,2017,39(9):74-74.
被引量:1
1
王玉龙.
C·宝音尼木和及他的戏剧文学语言艺术的论述[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2009(3):67-73.
2
一石.
编剧不能伤心——访《我不是李白》编剧白泊[J]
.中关村,2010(2):96-97.
3
梁秉堃.
“为了戏,她舍掉了三个男人”[J]
.海内与海外,2007(6):42-45.
4
羽毛.
你为何会歇斯底里?[J]
.做人与处世,2009(6):51-51.
5
苏叔阳.
苏叔阳:生病后你有两条路[J]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2016,0(5):56-57.
6
辛夷楣.
记忆深处的“老人艺”[J]
.书摘,2009(9):94-97.
7
朱维杨.
濮存昕:做慈善不要好大喜功[J]
.中国老年,2013(24):12-15.
8
赵韫如.
周总理的教导与我的戏剧人生[J]
.艺术评论,2008(7):77-82.
9
马家骏.
马克思与戏剧文学[J]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2(1):12-15.
被引量:1
10
杨海亮.
好了“伤疤”,可以忘“痛”[J]
.演讲与口才(学生读本),2013(3):18-19.
学术论坛
198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