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代词理解和称代类型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0.引言指代词语的用法研究是话语分析的典型课题之一。这类指代词语的选择和理解的问题,主要得通过话语分析来寻求答案。在计算机自然话语处理正作中。
作者
胡盛仑
出处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8年第3期34-46,共13页
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Studies
关键词
指代词语
话语分析
人称代词
称代对象
用法
实指
汉语
语言教学
背景知识
所指对象
分类号
H195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0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100
1
游泽生.
论代词“之”字[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7(3):121-127.
被引量:1
2
陈宁萍,张惠英.
汉语普通话中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J]
.当代语言学,1986(4):151-154.
被引量:4
3
甘子钦.
谈“疑问代词结构”[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7(1):146-156.
被引量:1
4
祝中熹.
先秦第一人称代词初探[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4(2):110-116.
被引量:23
5
李智泽.
《孟子》与《孟子章句》代词比较[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4(4):82-89.
被引量:6
6
梁晓虹.
小议佛经“仁”“仁者”用作第二人称代词[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3):23-24.
被引量:3
7
李延瑞.
谈代词“横切”的依据[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3):76-83.
被引量:1
8
李功成.
谈人称代词“其”[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8(1):73-76.
被引量:2
9
丁修志.
用于对称的“子”应为人称代词[J]
.学术交流,1986(6):96-100.
被引量:1
10
陈肖霞.
上古第一人称代词“吾”、“我”浅谈[J]
.高校教育管理,1986(4):49-5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5
1
袁嘉.
现代汉语词汇词义不对称与对外汉语教学[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8):440-444.
被引量:2
2
肖灵.
简单动词结构内“他”的所指规则研究[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6(2):72-74.
3
蒋冰清.
汉英方位词东西南北表达语序的对称与不对称研究[J]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9,20(2):72-77.
被引量:2
4
李璐.
20世纪80年代汉语代词研究概论——汉语代词研究史之初步繁荣期[J]
.学术交流,2018(12):136-144.
被引量:1
5
沈阳,董红源.
“直接统制”与“他”的句内所指规则[J]
.中国语文,2004(1):16-29.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胡建华,石定栩.
约束B原则与代词的句内指称[J]
.中国语文,2006(1):3-9.
被引量:14
2
刘礼进.
汉语句内代词所指解读的语用学视角[J]
.现代外语,2007,30(2):135-143.
被引量:4
3
张立飞,董荣月.
从认知语法看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回指功能[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1(3):24-30.
被引量:7
4
邱明波.
“NP1的NP2+V+他(的)VP/AP/NP3”中“他”的句内回指[J]
.沈阳大学学报,2010,22(3):61-65.
5
王恩旭.
代词句内指代的影响因素分析[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6):51-58.
被引量:6
6
林素廷.
浅谈汉语反身代词的语义所指问题[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2(10):36-37.
7
邱明波,陈振宇.
汉语动词的指向对反身代词句内回指的制约[J]
.汉语学习,2014(6):20-27.
被引量:2
8
宋志勤,赵艳娜.
文化模因视角下汉英方位词之比较研究[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6):45-49.
被引量:1
9
曹炜,维克多.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汉语代词研究[J]
.学术交流,2019(4):145-158.
10
吴迪,马琼英,李雨晨.
方位词“东”的概念隐喻与中国人的空间认知机制[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4(4):34-42.
1
赵献春.
代词“之”的称代对象二辨[J]
.张家口师专学报,2002,18(2):33-34.
2
徐可冉.
人称代词与句子的相互影响[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8(4):47-48.
3
赵雪婷.
共指预期在理解前指和后指代词中的作用[J]
.文学教育,2010(14):110-111.
4
高兵,杨玉芳.
语篇理解中语境对代词理解的影响[J]
.心理科学,2007,30(4):807-809.
被引量:2
5
蒋华,廖艳君,杨安红.
现代汉语中的称代代词与指示代词[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3):66-69.
被引量:4
6
杨艳琴,于善志.
二语习得中“B原则延迟效应”实证研究[J]
.现代外语,2014,37(2):231-241.
被引量:7
7
陈松云.
话语与认知语用宏观结构初探[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4):84-85.
8
杨桂玲.
试论话语理解中的认知语境[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4):65-66.
9
缪小春,宋正国.
动词语义和句子语法对代词加工的影响[J]
.心理科学,1995,18(4):197-200.
被引量:21
10
高贝.
冗余现象及其在听力教学中的作用[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S1):228-230.
被引量:1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