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犯罪既遂定义浅探
被引量: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犯罪既遂,是刑法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确切、严谨的犯罪既遂定义,对于准确的认定犯罪的既遂状态,理顺既遂与未遂、中止间的关系,建立科学的犯罪状态理论,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现有的犯罪既遂定义尚未揭示出犯罪既遂这称犯罪状态的质的规定,在认定具体犯罪的既遂与否时往往发生分歧。本文试作如下探讨。
作者
陈彦海
张伯仁
出处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88年第4期61-65,共5页
关键词
犯罪既遂
犯罪状态
直接故意犯罪
刑法理论
刑法分则
犯罪结果
犯罪人
重要意义
行为人
犯罪未遂
分类号
D9 [政治法律—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1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71
1
房绪兴.
犯罪既遂标准的重构[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4,16(4):20-23.
被引量:3
2
王成祥.
犯罪既遂标准探析[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3):96-100.
被引量:4
3
赵秉志.
海峡两岸犯罪中止形态比较研究[J]
.法制与社会发展,1997,3(5):29-39.
被引量:14
4
刘之雄.
关于故意犯罪既遂标准的再思考[J]
.法商研究,1998,16(6):88-90.
被引量:16
5
唐世月.
犯罪客体不应作为犯罪构成要件[J]
.法学杂志,1998,19(6):28-29.
被引量:13
6
李居全.
关于犯罪既遂与未遂的探讨[J]
.法商研究,1997,15(1):48-52.
被引量:16
7
侯国云.
对传统犯罪既遂定义的异议[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7,19(3):65-69.
被引量:41
8
段立文.
犯罪既遂与未遂的宏观研究[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6,18(5):47-52.
被引量:10
9
胡家贵,陈瑞兰.
关于犯罪形态的几个问题[J]
.政法论坛,1997,15(6):39-43.
被引量:8
10
伍柳村,丁跃雄.
犯罪未遂存在的范围及“犯罪未得逞”探析[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4):43-47.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3
1
徐琛.
论抢劫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138-141.
被引量:1
2
王成祥.
犯罪既遂标准探析[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3):96-100.
被引量:4
3
段立文.
犯罪“未得逞”含义辨析[J]
.法学评论,1991,9(3):37-42.
被引量:5
4
于阜民,夏弋舒.
犯罪既遂概念:困惑与重构[J]
.中国法学,2005(2):152-159.
被引量:15
5
袁彬.
论犯罪既遂的判断标准[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2):33-36.
被引量:5
6
杨飒飒.
试论犯罪既遂[J]
.湖南社会科学,2007(5):61-64.
7
张永江.
犯罪“未得逞”新议[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50-56.
8
陆诗忠.
对我国“犯罪既遂标准说”的反思——“犯罪对象侵害说”之倡导[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6(4):120-130.
被引量:1
9
黄卉,陈瑾.
试论犯罪既遂的标准与类型[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15):294-295.
10
史卫忠.
论我国刑法中行为犯的概念[J]
.法学家,2000(3):98-10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7
1
徐琛.
论抢劫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138-141.
被引量:1
2
曾粤兴.
犯罪未遂比较研究[J]
.法学家,2002(4):32-41.
被引量:10
3
谢望原,刘艳红.
论劫持航空器罪及其惩治[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9(1):88-95.
被引量:10
4
王志祥,曾粤兴.
修正的犯罪构成理论之辨正[J]
.法商研究,2003,20(1):102-110.
被引量:7
5
曾粤兴.
犯罪未遂若干问题研究[J]
.金陵法律评论,2002(2):80-90.
被引量:10
6
徐安住.
犯罪既遂标准理论诸问题研究[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19(6):53-57.
被引量:1
7
兰敏,陈斌,叶景辉.
加大集装箱场站检验检疫执法力度的建议[J]
.检验检疫科学,2005,15(5):45-46.
被引量:2
8
赵秉志,周国良.
更新刑法观念 深化理论研究——2005年中国刑法学研究综述[J]
.人民检察,2006(01S):48-52.
9
江河,邓小俊.
以法益侵害说为视角论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J]
.学术交流,2006(7):56-59.
被引量:1
10
汪雷.
“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未遂犯”通说之质疑[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6):107-109.
1
汤啸天.
关于当前犯罪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1994,17(4):25-28.
2
袁湛江.
当代少年亚犯罪现象透析[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1):4-5.
被引量:1
3
胡学相.
论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关系[J]
.山东法学,1993,8(3):20-22.
4
张锐.
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杀人罪[J]
.当代法学,1999,13(S1):68-68.
5
侯国云.
犯罪既遂定义新解[J]
.人民检察,1997,0(6):61-61.
6
孙仁丕,王彦.
略论我国刑法中的目的犯[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1):77-81.
7
这种情况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J]
.中国律师,1996,0(2):42-42.
8
张弘,童志红.
略论反革命罪的主观要件——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新探[J]
.法学研究,1982,4(2):18-20.
被引量:1
9
唐若愚,胡彦昌.
犯罪行为跨越新旧刑法应适用新法[J]
.人民检察,1998(1):52-53.
10
杨崇斌.
大力优化社会环境 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J]
.精神文明导刊,2005(3):13-14.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8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