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人民音乐》
1988年第12期43-47,共5页
People’s Music
同被引文献78
-
1高厚永.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形成和发展[J].南艺学报,1980(2):9-22. 被引量:2
-
2吕骥.在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闭幕式上的讲话[J].南艺学报,1980(2):5-8. 被引量:2
-
3赵玉卿.“三本《乐记》说”辨——与阴法鲁先生商榷[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1):85-88. 被引量:5
-
4修海林.《乐记》音乐美学思想试析[J].音乐研究,1986(2):85-93. 被引量:16
-
5高士杰.基督教精神与西方艺术音乐传统[J].中国音乐学,1998(3):79-91. 被引量:25
-
6蔡德予.《乐记》美学思想五题[J].中国音乐学,1998(2):23-30. 被引量:14
-
7田青.禅与中国音乐(上)[J].中国音乐学,1998(4):35-56. 被引量:14
-
8蔡良玉.我国西方音乐史专著方法回顾[J].人民音乐,1998(9):34-40. 被引量:15
-
9蔡仲德.《乐记》哲学思想辨析[J].音乐研究,1981(4):107-112. 被引量:11
-
10简讯[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0(1):16-1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66
-
1刘哂吸.音乐人类学学科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J].民族音乐,2020(5):10-14. 被引量:6
-
2洛秦.一位“半路出家”的音乐人类学“局外人”——我的学术探索之路[J].民族艺术,2021(3):5-16. 被引量:2
-
3徐天祥.多元并存 交叉融合——重审“民族音乐学”与“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学科关系[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3):107-122. 被引量:16
-
4胡斌.“大学科”语境下音乐人类学的学科属性再思考——兼及对学科命名问题的讨论[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5(1):98-106. 被引量:1
-
5谢明明.从“情动于中,故形于声”所引发的思考[J].歌海,2011(1):81-83. 被引量:1
-
6张庆利.《三礼》文学研究述评[J].北方论丛,2008(5):31-36. 被引量:1
-
7宫宏宇.西方“20世纪音乐研究”书目举要(下)[J].音乐研究,2010(3):80-96.
-
8洛秦.启示、觉悟与反思--《音乐人类学的中国实践与经验三十年》文集之序[J].人民音乐,2011(1):85-89. 被引量:6
-
9滕丽民.浅论《乐记》中的“礼”与“乐”[J].大舞台,2010(12):35-35. 被引量:1
-
10郭海霞.情系传统 笔耕不辍——董维松音乐学术思想探微[J].中国音乐,2011(2):168-171.
-
1陈园.大提琴演奏与气功[J].人民音乐,1988(6):41-41.
-
2爱新觉罗.兴琪.爱新觉罗·兴琪作品[J].美术与市场,2014,0(4):93-94.
-
3《人民音乐》1989年总目录[J].人民音乐,1989(12):43-47. 被引量:4
-
4《人民音乐》欢迎订阅、投稿[J].人民音乐,2007(9):18-18. 被引量:1
-
5欢迎订阅2007年度《人民音乐》[J].人民音乐,2006(12):19-19.
-
6《人民音乐》总目录[J].人民音乐,2012(12):88-94.
-
7欢迎订阅《人民音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4):94-94.
-
8《人民音乐》总目录[J].人民音乐,2010(12):91-96.
-
92004年总目录[J].人民音乐(评论),2004(12):61-64.
-
10《人民音乐》[J].小演奏家,2002(11):6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