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颂》诗新说——“颂”为原始宗教诵辞考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关于《颂》诗,过去有两种解释:一种释“颂”为“容”,一种训“颂”为“镛”。前者本之《毛诗序》,宋、清学者遵之;后者则是张西堂先生的新说,为当代一些学者所称引。二说虽有近理之处,但未得颂之本意,有必要加以申辩。一、“颂”不得为“容”为“镛”说《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孔颖达申“形容”为“形状容貌”。
作者
刘毓庆
机构地区
山西大学
出处
《晋阳学刊》
1987年第6期76-84,共9页
Academic Journal of Jinyang
关键词
孔颖达
甲骨文
文王
歌舞
诗经
清儒
卜辞
原始宗教
魏源
毛诗序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1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61
1
陈世辉.
墙盘铭文解说[J]
.考古,1980(5):433-435.
被引量:11
2
裘锡圭.
史墙盘铭解释[J]
.文物,1978(3):25-32.
被引量:128
3
冯英.
《诗经》名词性偏正结构语序[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1991(1):86-91.
被引量:1
4
张辉.
从颂诗看周朝统治者重视人事的特点[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5(3):96-97.
被引量:2
5
蔡守湘,朱炳祥.
人类精神初次觉醒的产物——论《周颂》在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0,44(3):95-102.
被引量:3
6
王小盾.
中国韵文的传播方式及其体制变迁[J]
.中国社会科学,1996(1):141-160.
被引量:19
7
林少雄.
天人合一:中国祭祀礼仪的文化意蕴[J]
.社会科学,1996(2):54-58.
被引量:9
8
杨晓斌,富世平.
《诗·颂》正名[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8(3):12-14.
被引量:1
9
李白.
《诗经》祭祀诗的思想内涵[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29-30.
被引量:2
10
周延良.
《诗经》“颂”诗名义考原[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6):52-57.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6
1
李辉.
《诗经》颂诗的仪式属性与歌唱内容[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2(3):52-55.
2
张培锋.
诗歌吟诵的活化石——论中国佛教梵呗、读诵与古代诗歌吟诵的关系[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84-91.
被引量:1
3
张耀.
“颂”本义新探[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4(1):195-204.
被引量:2
4
雷璐灿.
《文心雕龙·颂赞》中的“颂”“诵”之辨[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1):102-105.
5
张旭晖.
“颂”义辨析——兼论早期颂体流变[J]
.中国文化研究,2020(4):74-84.
6
张旭晖.
《诗经·周颂》研究综述[J]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5(2):346-357.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雷璐灿.
《文心雕龙·颂赞》中的“颂”“诵”之辨[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1):102-105.
2
张旭晖.
“颂”义辨析——兼论早期颂体流变[J]
.中国文化研究,2020(4):74-84.
3
程维.
桐城派之义法与佛教[J]
.学术界,2023(2):187-198.
1
王连城.
《诗经·小星》新探[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4(5):48-49.
2
叶树声.
论清儒校书[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1(3):47-56.
被引量:1
3
曾铎.
两汉诗论中的美学思想[J]
.江西社会科学,1986,6(4):105-107.
4
高亨.
诗经邶风新解(下)[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1(S4):48-65.
5
刘毓庆.
评余冠英先生《诗经选》——兼与余先生商榷[J]
.晋阳学刊,1985(6):75-79.
6
张启成.
《豳风·七月》的作者及其思想倾向[J]
.贵州社会科学,1986(8):33-36.
被引量:2
7
濮之珍.
略论清儒对古代语言学的继承和发展[J]
.学术月刊,1987,19(9):61-64.
8
郑宣沐.
论“兴”[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3(2):21-29.
9
姚奠中.
政教中心和现实主义——对汉代诗论的一些探讨[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5(1):24-29.
10
冯龙.
“专业时代的文学教育”之从清儒的好古情结说起——谈“文人”的异化[J]
.社会科学论坛,2012(2):90-94.
晋阳学刊
198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