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移就”“拈连”看辞格之间和修辞与语法之间界限的模糊性(上)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我们在《语言的模糊性和修辞学》(载《南京外国语学院学报》,1986年第1期)分析了委婉语、比喻、借代、禁忌等修辞格的基础有时是模糊了事物的界限。在本文中我们想分析移就和拈连这两个修辞格的基础有时是比喻或拟人,因此也往往模糊了人与物或不同的物之间的界限。例如闻一多《红烛》中的"(红烛)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被陈望道归入拈连(见《修辞学发凡》,第114—115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其实它的基础就是把血比喻作水,是模糊了血和水两种迥然不同事物的界限。象"人被杀了,文章是杀不掉的"(鲁迅)这种拈连,也可以看作是把文章比作人(广义的拟人化),或把"消灭(文章)"或"否定(文章)的价值"比作"砍杀(文章)"。陈望道举的另一个拈连的例子"午睡醒来愁未醒"(张先《天仙子》词)也可以看作是把"愁"拟人化了。陈望道是这样给拈连下定义的:"甲乙两项说话连说时,趁便就用甲项说话所可适用的词来表现乙项观念的,名叫拈连辞"(见上引《修辞学发凡》,第114页)。但是现在人们常说"把某人的文章枪毙掉了"。这儿只有一个句子,并不存在甲乙两项。同上面讲的"人被杀了。
作者 伍铁平
出处 《当代修辞学》 1987年第4期8-10,4,共4页 Contemporary Rhetoric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2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