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狗心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据《法新社》自莫斯科报导,今年6月《狗心》在莫斯科首演时不仅反应强烈,场场爆满,而且还有"数千名莫斯科人被拒之门外";该剧院的新院长在解释她为何走马上任的第二天便决定把这部埋没六十年的作品搬上舞台时说:"因为青年需要它."与此同时,文学月刊《旗》也在六月号上发表了《狗心》的原著,从而使这部自1926年被没收原稿后一直连名字也鲜为人知的作品得以首次与广大苏联读者见面.这无疑是苏联文艺界一件大事.我们仿佛从这里听到了历史前进的脚步声.关于作者米·阿·布尔加科夫,在拙译《大师和玛格丽特》(已由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本刊85年5、6期曾选载)的序言中已有较详细介绍.这里只想补充两点情况:一,当《狗心》经出版者多方奔走仍不能获准发表时,好心的编辑曾建议作者"进行修改,然后附上一封(致审查机关的)亲笔信,挥泪陈辞,历数困境,恳求(发表)……"但高傲的作者毅然拒绝了这一建议;二,几年后,当作者在日益困难的处境中认识到"我面对的是整个世界,我在孤军作战"时,他曾把一支手枪经常放在枕边.只是在斯大林亲自打来电话,答应给他在艺术剧院安排工作之后,他才把那支左轮扔进水塘.米·布尔加科夫的确象法捷耶夫所承认的那样."是一个不论在创作上,还是在生活上都没有背起沉重政治谎言包袱的人."人有颗心,狗也有颗心."人心都是肉长的",一般是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然而,也有不少反义的成语,诸如: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不胜枚举.这些,当然,指的都是人心.那么狗心呢?固然,将狗心比人心是荒唐的.不过,偶尔一比也未始不可给人以某些启示.在这部作品里我们就能看到这样的对话:"那是自然!……这个人胸膛里是一颗狗心嘛!""噢,不对,不对!……您这么说可就大错特错了!……最为可怕的就是他现在拥有的已不再是狗心,而恰恰是一颗人心."这部作品最初的题目是《狗的福气》,后来作者才改为《狗心》.我想,这一改动自有他一番道理,而未必象个别评论家所说的是为了避免与前人的作品重名.至于它的创作意图,也似乎不仅仅象记者所报道的那样是"对伪科学态度进行尖锐而诙谐的讽刺".《狗心》无疑是一部富有哲理探索的讽喻性作品,是独具慧眼的作者以怪诞的讽喻手法提出的对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的思考.作品主人公关于"对生物只能使用爱抚办法"的话,关于"崩溃"始于人的头脑的议论,关于研究者不应超越自然界而强加于它的反省,关于"要保持一双洁白的手直至暮年"的教诲等,所触及的问题都显然比"伪科学态度"深刻得多.正是这一点使它遭受了六十年禁闭的厄运,并给作者带来一系列"麻烦";也正是这一点才使这个短短的中篇今天能在苏联新的一代爱思考的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我相信,尽管它与我们相去半个多世纪,时代背景不同,但细心的中国读者在认真的咀嚼中也不难品味出它的深层蕴涵.
出处 《苏联文学》 1987年第6期2-45,89,共45页
  • 相关文献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