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和声逻辑概论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大量作品分析的结果表明,和声运动并不单纯由调性逻辑所控制,而是常常感到还存在着另一些逻辑的脉络,它们同样可以控制乐曲的整个和声运动,分解组合和声材料。
作者
马国华
机构地区
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
出处
《中国音乐学》
1987年第1期11-25,2,共16页
Musicology in China
关键词
和声逻辑
和声材料
作品分析
分解组合
调性
和弦结构
音程含量
音相逻辑
和声语言
中国音乐学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20
1
谢功成,马国华.
论同宫场[J]
.音乐研究,1981(2):65-83.
被引量:14
2
王安国.
巴托克《八首钢琴即兴曲》中的极音和弦[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2(3):30-35.
被引量:7
3
陈铭志.
对复调思维的思维[J]
.中国音乐学,1989(2):4-20.
被引量:30
4
童忠良.
集合原型的乐理求解[J]
.中国音乐学,1989(2):52-58.
被引量:8
5
《中国音乐学》1987年第1期至第4期总目录[J]
.中国音乐学,1987(4):139-141.
被引量:7
6
郑英烈.
基本集合对十二音和声的控制[J]
.中国音乐学,1986(4):96-111.
被引量:9
7
钟峻程.
论半音中音关系和弦连接[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3):28-35.
被引量:4
8
艾尔诺·兰德卫.《巴托克的曲式与和声》,萧淑娴译,姚锦新校,载《音乐译丛》第一辑第140-185页,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年3月第1版.
9
朱践耳.《取对立 求合一-笔谈我的创作》,《中国音乐年鉴》,1991年卷P·369-372人物专访栏,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3月版.
10
《朱践耳管弦乐曲集·前言》,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引证文献
5
1
周雪石.
同基音场旋律思维的调式形态——巴托克弦乐四重奏研究之一[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1(3):44-52.
被引量:7
2
王安国.
20世纪作曲家个性化材料与音乐分析技法的适应性——以巴托克、朱践耳为例[J]
.人民音乐,2010(1):14-16.
被引量:6
3
陈士森.
集合程控理论及技法(四)[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0,9(4):40-54.
4
周建峰.
谈中音和声理论在德彪西钢琴作品中的应用[J]
.歌海,2012(2):84-87.
被引量:1
5
匡学飞.
怀念恩师马国华教授[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23(1):143-145.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赵微.
试析巴托克音乐作品中因素的表现与运用[J]
.芒种,2012(24):239-240.
被引量:2
2
伍维曦.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朱践耳音乐创作的历史语境与现实意义[J]
.音乐创作,2012(4):6-11.
被引量:3
3
江江.
西方音乐术语的中国化误释与创新[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3(2):3-9.
被引量:4
4
王莉娜.
巴托克《户外》创作技术分析[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3,32(3):81-86.
5
崔安强.
《泰州话别》创作随笔[J]
.剧影月报,2013(6):22-23.
6
常林,秦蔚.
巴托克《第六弦乐四重奏》结构特征与主题素材之分析研究[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3,32(4):121-125.
7
蔺晓翔.
浅析巴托克钢琴“组曲”《在户外》和声特点[J]
.北方音乐,2017,37(4):121-121.
8
戴维一.
试论“场”的结构力作用[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7,36(3):117-121.
9
孙杉.
论贝拉·巴托克的作曲风格[J]
.装备制造与教育,2018,32(2):73-75.
10
马学文.
秦文琛唢呐协奏曲《唤凤》的和声场域探究[J]
.音乐研究,2019(3):98-108.
被引量:1
1
林若瑜.
浅析钢琴作品《摇篮曲》的创作特色[J]
.读书文摘(青年版),2014(1):15-15.
2
华萃康.
传统和声远未“到顶”——兼谈《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和声技法的主要特点[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94(1):10-15.
被引量:1
3
樊祖荫.
中国民间多声部音乐中的和声特点(上)[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2):1-12.
被引量:3
4
李悦平.
贝多芬对交响曲中奏鸣套曲的发展和创新[J]
.四川戏剧,2013(1):95-97.
5
刘冰.
音乐的听觉分析——音乐分析中一个被严重忽视的重要环节[J]
.大家,2012(2):34-34.
被引量:1
6
张建国.
钢琴即兴伴奏设计中的“三步走”路径[J]
.艺苑,2008(10):46-47.
被引量:1
7
黄燕君.
米亚斯科夫斯基钢琴奏鸣曲的半音化思维[J]
.戏剧之家,2017(1):56-57.
8
李娟.
肖邦奏鸣曲Op.35.第一乐章[J]
.戏剧之家,2014(3):94-94.
9
李碧高.
论和声运动中的模式逻辑[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24):27-28.
10
陆宝新.
论图案对称律形式及其构成方法[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3(2):127-129.
被引量:4
中国音乐学
198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