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篇小说和电视连续剧《凯旋在子夜》发表、播放之后,在群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这部作品塑造了童川、江曼、林大林、杨勇侠、李长年这样一批富有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的人物形象。前一阵子,“淡化生活”之声洋洋盈耳,象《凯旋在子夜》这样的作品的出现,不能不显得别具一格。 文学,特别是军事文学,要不要写革命英雄主义?这在过去是不成问题的。近来,人们对这个问题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有些同志认为在文艺创作中呼唤英雄是“因循守旧”的表现,是“与当前文艺界的主潮格格不入”的,会导致新的“造神”;有些同志认为“无私精神”、“自我牺牲精神”等等,在今天已经不适用了,它们意味着主体价值的“丧失”,甚至意味着一种愚昧的“宗教”式的“舍身”。当然,也有许多同志赞同上述看法。也许是由于持不同看法的同志怕被扣上思想不开放的帽子,还缺乏足够的大声疾呼的勇气;也许是由于某些报刊编辑对后一种意见不感兴趣,不愿为之提供版面;也许还有其他的原因……总之,前一阵子,后一种意见发表得很不充分,在某些报刊上甚至难得见到。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1987年第2期10-14,共5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