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也谈我国古城形制的基本模式——读马世之先生文有感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解放以来,城市考古工作的开展,为研究我国的早期城市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马世之先生最近撰文,认为“我国古城形制的基本模式是方形城”,并且论证了这种基本模式的出现是在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在豆腐干式的“方块田”规划方法和“天圆地方”概念的支配下逐渐产生的。先生证引博洽,所论殊多可取,但其中有些问题我们以为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
贺云翱
出处
《中原文物》
1986年第2期97-99,共3页
Cultural Relics of Central China
关键词
天圆地方
历史条件
井田制
基本模式
王城岗
制度影响
地理条件
奴隶主
宫殿
形制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3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103
1
刘文鹏.
古埃及的早期城市[J]
.历史研究,1988(3):163-175.
被引量:10
2
王学荣.
偃师商城布局的探索和思考[J]
.考古,1999(2):24-34.
被引量:29
3
张玉石,赵新平,乔梁.
郑州西山仰韶时代城址的发掘[J]
.文物,1999(7):4-15.
被引量:128
4
俞伟超.
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发展阶段性——为中国考古学会第五次年会而作[J]
.文物,1985(2):52-60.
被引量:53
5
张光直.
关于中国初期“城市”这个概念[J]
.文物,1985(2):61-67.
被引量:64
6
张鸿雁.
论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3(1):45-49.
被引量:5
7
张得水.
新石器时代典型巫师墓葬剖析[J]
.中原文物,1998(4):28-35.
被引量:13
8
夷寅.
走进古史传说时代[J]
.中原文物,1998(2):48-52.
被引量:1
9
杨菊华.
汉代青铜文化概述[J]
.中原文物,1998(2):74-80.
被引量:12
10
倪润安.
论两汉四灵的源流[J]
.中原文物,1999(1):81-89.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
6
1
张新斌.
黄土与中国古代城市[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8(2):49-54.
被引量:3
2
武廷海,戴吾三.
“匠人营国”的基本精神与形成背景初探[J]
.城市规划,2005,29(2):52-58.
被引量:19
3
赵明星,张玉霞.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研究三则[J]
.华中建筑,2008,26(8):185-188.
被引量:3
4
周学鹰.
四出羡道与“天圆地方”说[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3):32-37.
被引量:6
5
袁荔,刘勇.
肇庆古城安全防御体系营建研究[J]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21,38(1):117-126.
被引量:4
6
王丽娜.
商周艺术中的“秩序化”观念及表现形式探究[J]
.艺术学研究(辑刊),2016(1):465-496.
二级引证文献
35
1
张建锋.
中国古代都城城郭制度考古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
.东方考古,2020(1):160-169.
2
郭璐.
从《晏子春秋》谈对中国古代城市轴线的认识[J]
.北京规划建设,2012(2):38-41.
被引量:2
3
马晓.
重檐建筑考[J]
.华中建筑,2007,25(4):124-129.
被引量:5
4
许韶立.
论“河洛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因素[J]
.东南文化,2007(3):45-48.
被引量:2
5
龙睿.
先秦建筑地面处理历史变迁浅析[J]
.西安社会科学,2010,28(3):84-86.
被引量:2
6
陈代波.
外圆内方,刚柔相济——试论《周易》塑造的理想人格模式[J]
.周易研究,2010(6):72-79.
被引量:6
7
江牧,林鸿.
前工业社会人类与人类使用物之间的设计关联[J]
.创意与设计,2012(1):35-40.
被引量:1
8
李洁,沈黎.
中国先秦建筑的天学背景探析[J]
.华中建筑,2013,31(8):18-21.
被引量:1
9
马朋朋,张胜男.
北京市老城区不同类型文化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4):75-80.
被引量:2
10
任洪臣.
论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J]
.吉林农业(下半月),2013(10):80-80.
被引量:2
1
李宏.
重构古国历史 再铸中原文明──读马世之《中原古国历史与文化》[J]
.中原文物,1999(3):116-116.
2
高玲.
先秦时期儒家、法家思想对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制度影响概析[J]
.商,2012(20):153-153.
3
彭秀良.
从三座陵寝的营建看辛亥革命[J]
.老人世界,2011(10):6-8.
4
马世之.
再论我国古城形制的基本模式——读贺云翱先生《读马世之先生文有感》有感[J]
.中原文物,1987(1):67-71.
被引量:5
5
马世之.
司马故里觅踪[J]
.档案管理,1995(1):39-40.
6
张玉石.
马世之先生《中国史前古城》评介[J]
.中州学刊,2004(4):111-111.
7
卫斯.
我对韩都新郑“地下室”的看法——兼与马世之先生商榷[J]
.文物世界,1989(2):43-45.
被引量:1
8
马世之,蔡万进,李德保.
“枎戔当忻”布币的国别与年代问题[J]
.江汉考古,1994(2):71-73.
9
岳升阳.
应加强北京的城市考古工作[J]
.北京文博,2000(1):16-17.
10
王犹升.
河南大学举办黄河文明学术讨论会[J]
.史学月刊,1987(6):22-22.
中原文物
198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