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 关于声调的理论,近十多年来,一直是西方语言学界热烈探讨的论题。在语音系统中,声调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它跟语音的其他成分是怎样联系的?纵观西方这些年来的争论,大致有四种观点: 第一种,认为声调是音段的一个特征。或者更严格地说,它是韵母结构中具有“响音”特征的音段的特征。持这种看法的有Woo(1969)、Schachter和Fromkin(1968)、Maddieson(1971)等。在乔姆斯基和哈里(1968)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英语语音模式》中,声调也是被作为一个区别特征包含在各个音段(主要是元音)的一束区别特征内。 第二种,认为声调不是音段的特征,它是附在整个音节上的,因而是音节的特征。持这种立场的主要是王士元(1967),还有McCawley(1964,1970)。这种观点可以追溯到Pike(1948)。 第三种,认为声调是语素或语音词(Phonological word)的特征。最初持这种看法的有Edmondson和Bendor—Samuel(1966)、Rowlands(1959)等。但Williams(1976)和Leben(1973)发展了这种认识。他们大大强调了声调的“超音段”性质。
出处
《汉语学习》
1986年第4期23-29,共7页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