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浅谈语义信息传递的难度和长度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言语表达中,我们常常会觉得有的话语平直浅显,容易接受,而有的话语隐晦曲折,难以理解。比如下面这两个例句: (1)那年她九岁,叔叔决定送她去邻村做童养媳。兴许是觉得对不住这个失去双亲的孤儿,婶婶给她做了件蓝花的家织布褂子,一双绣花的黑布鞋。(达理《“亚细亚”的故事》) (2)傅贵是个父母双全的孤儿。母亲迫于贫穷,带他寄居到外祖父家里,又被她父亲逼着改嫁了。傅贵受不了冷落和欺凌,八岁上班去给人扛活,独立谋生了。(刘宾雁《关东奇人传》)对例(1),我们不会觉得有什么费解之处,但对例(2)中的头一句“傅贵是个父母双全的孤儿”,乍一看,会觉得它自相矛盾,难以接受,及至看完下文,才能理解它的特定含义。这说明,在语义信息传递上,“父母双全的孤儿”比“失去双亲的孤儿”难度大。尽管在语形上它门都是定心结构,但后者是符合语义搭配规则而前者是违反语义搭配规则的。根据语义搭配关系,定心结构的定语是修饰或限制中心语的,因而构成定语和中心语词语在语义上应该是相互协调的一致性关系,而不能是对立或排斥关系。然而从信息内容的角度看,“父母双全的孤儿”却比“失去双亲的孤儿”提供的语义信息更多,因而交际价值也更大。 从信息论上说,信息内容与分布——即出现概率——成反比。
作者 李向农
出处 《汉语学习》 1986年第5期3-5,共3页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9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