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求实——司马光史学思想最突出的特点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史学历来较重视如实写史,一些正直的史学家以作信史为己任,司马迁就享有“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①的美誉。司马光以其《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垂名青史,而在过去一个时期里,由于某些政治原因,司马光在史学上所起的进步作用被埋没或削弱了,更由于《通鉴》本身具有强烈的政治性质,易使后人忽视作者在学术上的良苦用心,往往将其学术观点等同于政治观点。实际上,作为一位严谨的史学家,司马光比前代史家更重视史学的求实求真,并总结、开创了一整套求实的史学方法。
作者
程郁
机构地区
上海师大古籍整理研究所史学组
出处
《天津师大学报》
1986年第2期37-42,共6页
关键词
司马光
司马迁
史学方法
资治通鉴
史学家
封建伦理
进步作用
政治原因
史家
历史真实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15
1
姜桂芳.
略说《资治通鉴》的史评格式[J]
.文史杂志,2000(2):62-64.
被引量:1
2
武国权.
从《通鉴·唐纪》看司马光的反佛教思想[J]
.社科纵横,2005,20(1):116-133.
被引量:2
3
陈光崇.
《资治通鉴》述论[J]
.历史研究,1978(11):48-61.
被引量:1
4
王德保.
《通鉴考异》考辨释例[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29(4):94-99.
被引量:1
5
裴传永.
孙权决计抗曹过程考——从《建康实录》、《资治通鉴》的有关描述说起[J]
.齐鲁学刊,1998(4):69-74.
被引量:1
6
牛致功.
《资治通鉴》与隋唐史研究[J]
.史学集刊,1986(3):70-78.
被引量:2
7
谭世保.
《资治通鉴》误合“国师”与“助教”为一职[J]
.文史哲,1986(1):92-92.
被引量:1
8
范兆琪.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J]
.史学月刊,1986(2):107-109.
被引量:2
9
曹喜琛,耿建军.
《资治通鉴》与司马光的史料编纂思想——为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十周年而作[J]
.档案学通讯,1986(1):21-26.
被引量:2
10
周征松.
“资治通鉴考异”所见书目检核——与陈光崇、高振铎二先生商榷[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3(3):101-10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汤勤福,李日升.
近三十年来大陆地区《资治通鉴》研究述评(1983—2011)[J]
.史学史研究,2011(4):27-36.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卢庆辉.
近年来大陆地区《资治通鉴》研究概述(2011-2017)[J]
.宋史研究论丛,2019,0(1):452-464.
2
张赟冰.
经典的改造与普及——以节本为中心的《资治通鉴》阅读史研究[J]
.传统文化研究,2023(3):123-134.
3
韩宏韬.
论《资治通鉴》评价李唐的礼法标准[J]
.中国文化论衡,2017(1):184-199.
被引量:1
4
盧慶輝.
近三十年來臺灣地區《資治通鑑》研究述評(1986—2015)[J]
.历史文献研究,2016(2):379-387.
被引量:2
1
和司马光比聪明[J]
.小学生课程辅导(新阅读新写作),2009(1):83-84.
2
刘丽平,任凯强.
肯尼亚高等教育发展及面临的困境[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2(4):136-139.
3
冯樱.
计算机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2):179-179.
4
李燕.
新世纪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初探[J]
.课外语文(下),2015,0(1):21-21.
被引量:1
5
张国敏.
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J]
.新课程(中学),2009(7):102-102.
6
宋玲.
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07(5):42-43.
被引量:14
7
钟哲然.
近代南京历史资源与历史教学整合之我见[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0(6X):51-52.
8
冯诗动.
多种途径活化历史课堂[J]
.宁夏教育,2007(2):55-55.
9
王素芳.
开展探究式教学 培养学生综合素养[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8):40-41.
10
郑旭东.
归纳、比较等史学方法在历史学习中的运用[J]
.试题与研究(中考版),2016,0(21):21-26.
天津师大学报
198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