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音乐1986年第1期至第12期总目录
被引量:6
出处
《人民音乐》
1986年第12期42-46,共5页
People’s Music
同被引文献116
-
1殷金陵.美声、民族与通俗三种唱法的比较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20(3):152-153. 被引量:3
-
2李晓贰.关于民族声乐演唱艺术多样化的管见[J].人民音乐(评论),2001(5):29-30. 被引量:7
-
3关乃忠.“民族器乐的创作与发展”系列讨论之四十二——探讨中国民族乐队的排位和音场问题[J].人民音乐(评论),2001(11):18-21. 被引量:4
-
4何志帆.“三种唱法”可否“合三为一”?[J].广东艺术,2000(5):42-43. 被引量:1
-
5赵忱.向“三种唱法”开刀[J].北方音乐,2000,23(6):8-9. 被引量:1
-
6蔡远鸿.对“唱法”问题的美学思考[J].美与时代(美学)(下),2003(12):16-17. 被引量:5
-
7蒋毅.“民族唱法”质疑——兼论民族声乐改革的思路[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20(2):82-86. 被引量:6
-
8《走进音乐》序[J].音乐研究,1999(1):81-82. 被引量:3
-
9张军孝,韦建培.气势恢宏的陕西历史长卷:《陕西通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4):168-169. 被引量:1
-
10赵玉卿.“三本《乐记》说”辨——与阴法鲁先生商榷[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1):85-88.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39
-
1林雪松.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J].区域治理,2018,0(42):289-289.
-
2谢明明.从“情动于中,故形于声”所引发的思考[J].歌海,2011(1):81-83. 被引量:1
-
3丛杉.原生态演唱的当代意义及保护[J].沈阳大学学报,2007,19(5):65-67. 被引量:3
-
4徐红,肖萍.声乐演唱的中西合璧之探索[J].人民音乐,2008(6):34-35. 被引量:3
-
5张庆利.《三礼》文学研究述评[J].北方论丛,2008(5):31-36. 被引量:1
-
6田飞.关于中国声乐表演中“三种唱法”以及“跨界现象”的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8,28(5):8-10. 被引量:6
-
7陈丽艳.谈“原生态民歌”与“民族唱法”之异同[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27(3):210-211. 被引量:4
-
8蔡同庆.声乐演唱的中西合璧之探索[J].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22):33-33.
-
9陈建彬.莫让“三种唱法”误了声乐发展[J].音乐创作,2010(2):174-176. 被引量:5
-
10滕丽民.浅论《乐记》中的“礼”与“乐”[J].大舞台,2010(12):35-35. 被引量:1
-
1南北花鸟 当代中国花鸟画学术交流展作品[J].美术,2005(7):78-81.
-
2学术交流[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8(4).
-
3上官超英.南北花鸟·当代中国花鸟画学术交流展作品[J].美术,2005(7).
-
4学术交流[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1(3).
-
5学术交流[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1(2).
-
6学术交流[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1(1).
-
7音乐系学术交流[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7,4(3).
-
8南北山水·当代中国山水画学术交流展选登[J].艺术生活,2005(2):41-42.
-
9梅墨生.对《中国现代书法史》的异议[J].中国书法,2000(5):67-68.
-
10天津音乐学院与美国奥城大学巴斯音乐学院音乐剧学术交流系列活动圆满结束[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