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认定间接故意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我国刑法第十一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这条文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在实践中直接故意往往比较好认定,间接故意往往遇到认定上的一些困难。在实践中,为了正确地认定间接故意犯罪,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间接故意与直接故意的界限问题,二是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界限问题。间接故意与直接故意有明显的区别。
作者
刘跃红
出处
《法学评论》
1986年第2期40-72,共2页
Law Review
关键词
两个问题
危害结果
犯罪未遂
直接故意犯罪
我国刑法
危害社会
行为人
间接故意
犯罪目的
主观恶性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闻长智.
过失犯罪动机初探[J]
.当代法学,1988,2(2):51-52.
2
李益明,胡根明.
对一故意伤害案的法理评析[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S2):152-154.
被引量:1
3
郭裕如.
浅析间接故意犯罪的内涵和实践[J]
.现代法学,1992,14(5):37-38.
4
施金庄.
间接故意犯罪简析[J]
.政治与法律,1987(4):45-45.
5
李顺.
是间接故意犯罪,应定伤害罪[J]
.法学杂志,1981,2(1):44-44.
6
胡学相.
论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关系[J]
.山东法学,1993,8(3):20-22.
7
张锐.
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杀人罪[J]
.当代法学,1999,13(S1):68-68.
8
侯国云.
犯罪既遂定义新解[J]
.人民检察,1997,0(6):61-61.
9
孙仁丕,王彦.
略论我国刑法中的目的犯[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1):77-81.
10
这种情况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J]
.中国律师,1996,0(2):42-42.
法学评论
198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