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中世纪的中国,被正式认作文学语言的是使用上古汉语语法和词汇的所谓“文言”。同它长期并存的是另一种文学语言——接近口语的“白话”。“白话”在它的整个历史时期内并不完全相同。它逐渐变化,以适应口语本身的变化。一种语言的成分常常渗透到另一种语言中去,构成一系列混合的或者是中间的形式。大约从十三到十四世纪之际开始,区别用文言和白话写成的作品一般说来并不费力。无疑,这个时期的文言已经大大“落后”于口语,以致不经过专门学习的人。
出处
《语文研究》
1986年第4期56-62,共7页
Linguistic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