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苗族始祖神话与图腾
被引量:
1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始祖神话是苗族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远古时代产生以来,一直在苗族人民的口头中流传,它同宗教、习俗融为一体,影响着该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探讨这个问题,对于了解苗族神话、宗教、族源有一定意义。
作者
杨正伟
机构地区
苗族
出处
《贵州民族研究》
1985年第1期51-59,共9页
Guizhou Ethnic Studies
关键词
苗族
图腾崇拜
枫木
祖先
氏族
蝴蝶
始祖神话
黔东南
鼓社
苗族古歌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D633.37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124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34
参考文献
7
1
王慧琴.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举办苗族历史讨论会[J]
.民族研究,1984(1):78-78.
被引量:1
2
陈一石,曾文琼.
苗族原始宗教试探[J]
.贵州民族研究,1982,2(2):123-132.
被引量:7
3
廷贵,酒素.
苗族“鼓社”調查报告[J]
.贵州民族研究,1980(3):85-93.
被引量:10
4
张永国.
关于苗族的图腾崇拜问题[J]
.贵州民族研究,1980(2):90-93.
被引量:9
5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上海分会.民间文艺集刊[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6
马学良,今旦.苗族史诗[M]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3.
7
贵州省民间文学组整理,田兵.苗族古歌[M]贵州人民出版社,1979.
共引文献
21
1
潘成义.
试论贵州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J]
.贵州民族研究,1998,18(1):35-40.
被引量:1
2
刘尧汉.
中华民族龙虎文化论——联结中国各族的龙虎文化纽带渊源于远古女娲、伏羲的合体葫芦(二)[J]
.贵州民族研究,1985,5(2):56-73.
被引量:1
3
张原,汤芸.
传统的苗族社会组织结构与居民互惠交往实践——贵州雷山县苗族居民的礼仪交往调查[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2):30-34.
被引量:9
4
安琪.
图像的“华夷之辨”:清代百苗图与苗疆历史的视觉表述[J]
.云南社会科学,2013(2):42-47.
被引量:9
5
周永健.
20世纪以来国内苗族传统宗教研究探析[J]
.宗教学研究,2013(2):173-179.
被引量:3
6
陆群.
苗族女神祭坛的类型及特征论析[J]
.宗教学研究,2018,0(4):161-166.
被引量:1
7
陆群,蒋欢宜.
苗族传统宗教信仰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0(6):77-81.
8
余钢.
新世纪贵州苗族题材电影的审美特征[J]
.电影文学,2016(16):25-27.
被引量:3
9
吴晓东.
苗族巫师人格的二重性[J]
.怀化学院学报,1994(2):7-8.
被引量:4
10
冉仕莉.
从百鸟衣论图腾崇拜的功能性[J]
.长江丛刊,2016,0(21):86-8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24
1
史为乐.
谈地名学与历史研究[J]
.历史研究,1982(1):187-192.
被引量:7
2
方国瑜.
唐代后期云南安抚司(南诏)地理考说[J]
.历史研究,1982(3):127-144.
被引量:6
3
沈怀兴.
汉语偏正式构词探微[J]
.中国语文,1998(3):189-194.
被引量:44
4
徐铭.
石门坎地区苗族宗教信仰的变迁[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8(2):27-32.
被引量:4
5
宫哲兵,黄润勇.
苗族打棒棒猪风俗的社会历史透视[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7(3):119-121.
被引量:1
6
石应平.
土家族族源探索[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6(3):11-19.
被引量:1
7
何耀华.
彝族的图腾与宗教的起源[J]
.思想战线,1981,7(6):77-84.
被引量:35
8
陈啸.
试析苗族的龙崇拜及其造型艺术的嬗变[J]
.贵州民族研究,1997,17(2):97-102.
被引量:4
9
雷秀武.
试论黔东南苗族图腾问题[J]
.贵州民族研究,1996,16(2):123-131.
被引量:10
10
刘援朝.
苗巫与苗族传统社会[J]
.贵州民族研究,1995,15(3):58-6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6
1
向柏松.
南方民族自然生人型创世神话与民俗文化中的象征[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4):61-64.
被引量:1
2
潘成义.
试论贵州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J]
.贵州民族研究,1998,18(1):35-40.
被引量:1
3
舒向今.
试论怀化高坎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双头犬形陶塑[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1(5):14-18.
被引量:3
4
海力波.
苗族图腾信仰管窥[J]
.民族论坛,1996(1):82-85.
被引量:3
5
杨征.
苗族枫树崇拜文化探析[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6(5):82-83.
被引量:7
6
郭俊.
浅谈图腾文化元素与社会效能[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3):46-49.
被引量:1
7
周永健.
20世纪以来国内苗族传统宗教研究探析[J]
.宗教学研究,2013(2):173-179.
被引量:3
8
陆群.
苗族女神祭坛的类型及特征论析[J]
.宗教学研究,2018,0(4):161-166.
被引量:1
9
段卜华.
《新中国出土墓志·重庆卷》重庆地名整理与研究[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6):109-116.
被引量:2
10
蒙祥忠.
山地民族有“神”社区的建构与生态智慧——以贵州小丹江、苏丫卡两个苗族村寨为例[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1):14-21.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4
1
石宗仁.
湖南五溪地区盘瓠文化遗存之研究[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3(5):75-79.
被引量:11
2
马山俊,段晓梅,樊国盛.
黔东南苗族村寨植物特色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2134-2135.
被引量:5
3
李飞,严耕.
术数活动中的森林文化解读[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26-30.
被引量:1
4
严奇岩.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民族民间信仰[J]
.宗教学研究,2011(3):152-158.
被引量:2
5
王佩良,张茜.
论湘中梅山枫树习俗的成因、表现与价值[J]
.船山学刊,2012(2):41-45.
被引量:3
6
侯智芳,崔英杰.
枫树:一个古典意象的原型批评[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1):8-11.
被引量:1
7
杨理胜.
史前时期的梅山蛮族及其文化[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3,30(3):15-20.
被引量:2
8
周永健.
20世纪以来国内苗族传统宗教研究探析[J]
.宗教学研究,2013(2):173-179.
被引量:3
9
周亚莉,王婷.
从图腾文化看生态翻译学的适应与选择[J]
.甘肃社会科学,2014(1):244-247.
被引量:5
10
周明阜.
湘西先秦考古文化的多元性建构探讨[J]
.吉首大学学报,1993,14(4):71-79.
被引量:3
1
刘亚虎.
布洛陀文化的典型意义与独特价值[J]
.广西民族研究,2005(2):91-96.
被引量:6
2
李廷贵.
苗族哲学思想述略[J]
.贵州民族研究,1987,7(3):146-151.
被引量:3
3
李廷贵.
再论苗族习惯法的历史地位及其作用[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5-8.
被引量:3
4
韦明山.
苗族风俗习惯浅议[J]
.学术论坛,1984,8(1):62-65.
5
文新国.
血浓于水[J]
.剧作家,2015,0(1):41-53.
6
山民.
试析《苗族古歌》的史料价值[J]
.贵州民族研究,1987,7(4):159-166.
被引量:2
7
曾显石,陈辉炯.
“他心里总是装着人民群众”——记屯昌县人大代表麦大成[J]
.海南人大,2014(1):28-29.
8
程迅.
满族始祖神话《三仙女》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
.黑龙江民族丛刊,1987(3):82-87.
被引量:2
9
杨正勇,李廷贵.
黔东南部分地区苗族原始宗教与原始文化调查述略[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18-24.
被引量:7
10
廷贵,酒素.
略论苗族古代社会结构的“三根支柱”——鼓社、议榔、理老[J]
.贵州民族研究,1981,1(4):42-47.
被引量:24
贵州民族研究
198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