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采用间接故事法,对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一年级(约11—16岁)336名男女学生进行测验,试图发现中小学生对作弊现象的认识发展规律。对研究资料的定量与定性分析表明:(1) 对比较复杂的情境中主人公考试作弊的问题,小学四年级学生(11岁)多数不能根据动机意向、而根据其行动本身作出判断。小学六年级(13岁)及其以后的学生方能根据动机作出判断;(2) 小学四~六年级学生在判断中大多重视作弊行动本身,因而大多对其持否定态度,而初二~高一学生则有许多人从个人经历、故事所激起的情绪体验以及对影响作弊产生的外界因素持批判态度出发,对作弊现象持比较缓和的态度;(3) 当让被试充当角色作出自我评价时,随着年级增长愿意坦白地作出自我评价的人数比例逐渐减小,且各年级男生均比女生表现出更强的作弊动机;(4) 学生对作弊现象的认识,在小学四年级以前,主要是在实用主义水平上(重视作弊对学习的影响及教师的批评),小学六年级以后,过渡到伦理与社会关系水平(重视作弊对品德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在初二~高一学生中,约有四分之一达到世界观水平(重视作弊对世界观的影响)。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85年第2期38-47,共10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