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副词“还”和“再”的区别
被引量:
1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副词“还”可以表示行为、动作的重复或状态的持续。例如“明天我还来”;“夜深了,他还在学习”。副词“再”也可以表示行为、动作的重复或状态的持续。例如“你再说一遍”;“别着急,再等一会儿”。以上说明,“还”和“再”用于表示行为。
作者
杨淑璋
出处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5年第3期56-61,共6页
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Studies
关键词
“还”
“再”
动作
祈使句
行为
否定词
表示
重复
语气
状态
分类号
H195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7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68
同被引文献
87
1
高思欣,高思艳.
也谈副词“再”的语义[J]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4):55-59.
被引量:4
2
张宝胜.
副词“还”的主观性[J]
.语言科学,2003,2(5):71-76.
被引量:47
3
李忠星,陈顺智.
“再”与“还”说[J]
.南开语言学刊,2004(1):85-92.
被引量:1
4
张新明.
现代汉语“再+能愿动词”句探析[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8(3):51-53.
被引量:2
5
杨玲.
现代汉语副词“还”的语义与语法分析[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1):68-74.
被引量:12
6
沈家煊.
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8(3):41-46.
被引量:496
7
刘丹青,徐烈炯.
焦点与背景、话题及汉语“连”字句[J]
.中国语文,1998(4):243-252.
被引量:314
8
陈佩玲,陶红印.
台湾官话叙事体中韵律单位的语法构成及其规律初探[J]
.语言研究,1998(1):1-22.
被引量:8
9
史锡尧.
“再”语义分析──并比较“再”、“又”[J]
.汉语学习,1996(2):8-12.
被引量:33
10
栾允庆.
试论“再”的词义与词性[J]
.北方论丛,1995(2):63-65.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2
1
吴长安,乔立清.
“还”的语源义特点及其虚化路径[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6):75-82.
被引量:5
2
李凰.
“再X也Y”构式研究——“再”、“也”的隐现[J]
.语文知识,2011(4):43-45.
被引量:1
3
续文嘉,丁泽良.
初级班留学生“再”和“又”与否定词连用的偏误分析和教学策略[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3(6):90-92.
4
高增霞.
副词“还”的基本义[J]
.世界汉语教学,2002,16(2):28-34.
被引量:55
5
芜崧.
重复(频率)否定句“NP再也不(没有/没/别)VP(了)”[J]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5,10(2):8-18.
被引量:1
6
乐耀.
北京口语中具有连接作用的“再”[J]
.当代语言学,2015,17(4):414-428.
被引量:5
7
庄艳.
“还”与“再”重复义之对比研析[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6(6):62-64.
8
张宝胜.
“再”与“还”[J]
.对外汉语研究,2008(1):13-22.
9
李冬梅.
义项划分的精密化及其层级模式——以副词“还”的重复义和添量义为例[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9(3):122-127.
10
沈垚焕.
日本学生副词“还”的偏误类型量化分析[J]
.亚太教育,2021(17):10-13.
二级引证文献
68
1
张文贤.
自然口语对话中的降级评价——以“还好”为例[J]
.语言学研究,2023(1):23-39.
被引量:1
2
贾泽林.
副词“还”量级义的浮现[J]
.汉语学习,2021(2):50-58.
被引量:5
3
王灿龙.
说“VP 之前”与“没(有)VP 之前”[J]
.中国语文,2004(5):430-439.
被引量:31
4
郎晓秋.
“再”与“还”的对比分析[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8(7):102-104.
被引量:1
5
陈鸿瑶,吴长安.
“也”字独用语篇衔接功能的视角化阐释[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02-206.
被引量:5
6
武果.
副词“还”的主观性用法[J]
.世界汉语教学,2009,23(3):322-333.
被引量:64
7
张全生.
焦点副词的连用和一句一焦点原则[J]
.汉语学报,2010(2):69-81.
被引量:6
8
吴颖.
“还是”的多义性与习得难度[J]
.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4):41-48.
被引量:4
9
谢白羽.
“还”的主观性及其句法实现[J]
.汉语学习,2011(3):65-70.
被引量:17
10
高顺全.
多义副词“还”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J]
.华文教学与研究,2011(2):39-45.
被引量:17
1
刘金钊.
“~ぉきに”和“~ごとに”的用法区别[J]
.日语知识,2002(7):10-11.
2
芜崧.
也说“再说”[J]
.汉字文化,2002(4):63-64.
被引量:2
3
丁加勇.
再说“酷”[J]
.语文知识,2000(12):26-28.
4
孟昭连.
论“辞”——文言语气词非口语再说[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26-149.
被引量:1
5
戈红.
说“再说”[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9(10):152-152.
被引量:1
6
刘晓丽.
动名词行为主客体的表示法[J]
.中学俄语,2006(12):24-24.
7
史小华.
「間に」与「うちに」用法浅析[J]
.日语知识,2010(10):15-16.
8
刘志富,李丽娟.
由留学生对“再说”的习得看语话语标记教学[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3(3):97-98.
9
刘嵚.
“我说”的语义演变及其主观化[J]
.语文研究,2008(3):18-23.
被引量:50
10
邓秀芬.
粤方言中的“V下”与“V阵”[J]
.教育教学论坛,2013(26):138-139.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