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毫无疑问,文学批评是一门科学性极强的工作。然而,作为科学的文学批评毕竟和自然科学有所不同。后者是硬科学,它几乎可以完全排斥人的主体精神,强调客观中性的观察和理论。文学批评却是一门软科学。杜弗莱把审美活动概括为如下的公式:艺术作品+审美知觉=审美对象。换言之,审美对象是被感知的艺术作品。审美感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批评家主体的想象力、创造性、渗透着批评家独立的人格、禀赋、情致和才性。有人主情,有人主智。于是,在文学批评史上,既出现了充满热情火焰、偏重主观印象的唯情型批评家,也产生了不动声色、闪着理智白光、偏重思辨的批评家。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评论,即使在他的小说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一种冷静而富于思辨的思想家人格。而在别林斯基的评论集里,读者不仅可以体验到他真诚激动,敏感中带点儿病态的性格,甚至可以看到批评家“一对浅蓝的、瞳孔深处闪耀着金光的眼睛”(屠格涅夫:《回忆录》)。我们能不能那样说。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1985年第5期35-36,共2页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