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爱伦堡通讯的政论色彩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文学史上,优秀作家的创作,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与独特风格。“文如其人”“风格就是人”,这些话是并不夸大的。但在新闻史上,能使自己的新闻报道具有某种个性特色的记者,还并不多见;至于在风格上形成某种流派(例如我国文坛的“荷花淀派”与“山药旦派”),那就更少了。近年来,我国新闻界已有一些同志有意识地在新闻通讯领域中“创一体,备一格”。例如穆青同志的人物通讯、阎吾的“情景新闻”、柏生的专访、刘宾雁的政论式通讯等等。
作者 谭启泰
出处 《新闻大学》 1985年第9期40-43,共4页 Journalism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1

  • 1陈冰夷.爱伦堡的生平和创作活动[J].国外文学,1982(1):28-33. 被引量:1
  • 2黄万华.战时中国文学呈现的中外文学交流[J].社会科学辑刊,2005(6):190-195. 被引量:1
  • 3张淼淼.一个特殊时代的伟大证人——记著名战地记者爱伦堡[J].军事记者,2007(3):64-65. 被引量:1
  • 4爱伦堡.《希特勒匪徒底兽性》(邵天侄译),《解放日报》,1942年5月14日,第3版.
  • 5爱伦堡.《刽子手底工厂》(高中一译),《解放日报》,1942年3月9日,第2版.
  • 6爱伦堡.《刽子手和他的走卒们》(纪坚博译),《解放日报》,1942年1月19日,第2版.
  • 7爱伦堡.《他们将被迫偿还》,山屋译自《莫斯科新闻》,《解放日报》,1942年4月30日,第4版.
  • 8爱伦堡.《在法西斯蒂西班牙》(克夫译),《文艺战线》,1939年2月16日,创刊号.
  • 9爱伦堡.《红军知道怎样粉碎敌人的包围》(沈宏璋译),《解放日报》,1942年2月7日,第2版.
  • 10王平陵.《新狂飙时代》,北京.商务印书馆,(选自《抗战文献类编》文艺卷,第四卷).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