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私家藏书目录是随私人藏书而出现的。我国私人藏书起源很早,战国时就有"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墨子》),惠施"行事多方,其书五车"之说。汉初,河间献王刘德、淮南王刘安,好书修学,悬重偿收罗书籍。东汉以后,纸墨之用渐广,书之流传较易,藏书之风大兴。学者蔡邕有书万余卷,西晋范蔚"家世好学,有书七千余卷,远近来读者恒有百余人。"张华"自死之日,家无余财,唯有文史,溢于几箧,尝徙居载书三十乘。"南北朝时的崔慰祖、沈隣士、沈约、任昉等达官学士,藏书亦名于当世。任昉"家虽贫,聚书至万余卷,率多异本。昉卒后,高祖使学士贺纵共沈约勘其书目,官所无者,就昉家取之。"(《梁书·任昉传》)见于文献记载者,始于任昉自编的家藏目录。梁阮孝绪《七录·序》:"凡自宋齐以来,王公搢绅之馆,苟能蓄聚坟籍,必思致其名簿。凡在所遇,若见若闻,校之官目,多所遗漏;总集众家,更为新录。"王俭《七志》、阮孝绪《七录》,为私家目录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出处
《图书与情报》
1985年第4期33-36,共4页
Library &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