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古代翻译理论初探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我国的翻译历史渊源久远,可以上溯到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的西周。据《礼记·王制》记载,"五方之民,语言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日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周礼》中有周制象胥"掌蛮狄诸国传谕言辞,而属秋官司寇"和"通夷狄之言者曰象胥"之类的记载。可见,象胥是四方译官之总称。汉朝时,北方匈奴崛起,汉与匈奴间外事频繁,通晓北方各种语言的"译"的作用日益突出。于是,周之"象胥"遂为"译"所代替;"译"便成为从事四方语言传译工作官员的总称了。自从东汉开始传译佛经以来,又在"译"字的基础上复加"翻"字,这样"翻译"二字就成了一个固定的名词,
作者 苑艺 朱荣宽
出处 《中国翻译》 1984年第1期6-9,21,共5页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0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