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也谈“辽代的南京=辽代的北京”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范午同志的《辽代的南京=辽代的北京》(《中国语文》1983年第2期),从语义的角度分析了一个等式,文章虽短,却提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语言现象。似嫌不足的是,没有把语境和语义结合起来,而这,却是“辽代的南京”能够等于“辽代的北京”的关键所在。 正像范午同志所说的:等式两边的相同项“辽代的”有区别。但是,等式两边的不同项“南京”和“北京”,在受到待定上下文制约的时侯,其语义又何尝没有复杂性呢?
作者 谭学纯
出处 《汉语学习》 1984年第2期57-58,共2页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52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