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徐上瀛与《溪山琴况》
被引量:
1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溪山琴况》与《乐记》、《声与哀乐论》这三部著作代表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发展的三个鼎盛时期内美学思潮发展的主要方向。而《溪山琴况》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之大成,推动了近代音乐美学和古琴艺术的发展。因此,《溪山琴况》产生的历史条件、徐上瀛的情况,《溪山琴况》的性质以及结构等问题,乃是了解这部著作和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
作者
王跃珠
出处
《中国音乐》
1984年第4期62-63,共2页
Chinese Music
关键词
《溪山琴况》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
徐上瀛
《乐记》
古琴艺术
美学思潮
历史条件
审美范畴
音乐审美
严天池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86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186
1
许健.
徐上瀛和《溪山琴况》[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8(2):29-29.
被引量:4
2
彭锋.
中国音乐有“大分野”吗?[J]
.音乐研究,2021(2):136-144.
被引量:2
3
李晨.
《溪山琴况》中的“十论”与钢琴演奏之关联[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1):142-144.
被引量:1
4
杨春薇.
《普庵咒》研究[J]
.中国音乐学,2000(4):83-95.
被引量:16
5
王红梅.
对近年来古琴音乐文化研究的回顾[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0,18(2):59-62.
被引量:4
6
张伯伟.
略论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与文学的关系[J]
.文学评论,1999(3):126-134.
被引量:8
7
刘明澜.
道家音乐观与中国古琴音乐[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6(4):8-15.
被引量:5
8
陈应时.
琴曲《侧商调·古怨》谱考辨[J]
.音乐研究,1986(3):63-74.
被引量:7
9
蔡仲德.
《溪山琴况》试探[J]
.音乐研究,1986(2):71-84.
被引量:27
10
林友仁.
琴乐考古构想[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5(4):7-15.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7
1
李凤云.
李允中与天津近现代琴坛[J]
.中国音乐学,2007(2):44-49.
被引量:2
2
周归.
《溪山琴况》的演奏美学思想[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9,23(2):46-49.
被引量:4
3
刘瑾.
“清和淡雅”的古琴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读《溪山琴况》有感[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0,18(3):12-13.
被引量:3
4
傅暮蓉.
“文革”后20年的琴学研究[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3,31(3):32-40.
被引量:1
5
崔伟.
琴乐“远”之审美范畴探析[J]
.音乐研究,2014(2):75-81.
被引量:1
6
宋姗姗.
略论《溪山琴况》中的“和”与“淡”对二胡演奏的启示[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6(3):86-89.
被引量:2
7
欧阳霄.
《谿山琴况》成书背景新考[J]
.贵州社会科学,2014(12):95-98.
被引量:3
8
宋静.
《溪山琴况》“清”况新论——兼论中国古代音乐尚“清”的审美倾向[J]
.文艺研究,2016(6):68-72.
被引量:4
9
于亮.
儒道音乐美学思想统摄下的音乐情感论——以《溪山琴况》为个案的研究[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6(3):29-32.
被引量:2
10
赵文怡.
通过技术描摹阐发哲学旨归——对《谿山琴况》前八况的“演奏-美学”解读[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1):39-4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张婷.
管平湖年谱[J]
.中国音乐学,2009(4):29-35.
被引量:6
2
包慧琴.
《溪山琴况》对中国钢琴曲演奏的启示[J]
.音乐创作,2010(2):124-125.
3
滕春红.
从“清浊”到“清和”——试析古代音乐美学中的“清”[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1):86-91.
被引量:2
4
孔晓丹.
探究明代古琴家徐上瀛的音乐思想[J]
.兰台世界(上旬),2014(7):78-79.
5
田军.
溪山琴况中“和”的美学思想在琵琶演奏中的运用[J]
.音乐创作,2015,0(1):123-125.
被引量:2
6
章宏伟.
有关管平湖生平的几个问题[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4(1):44-54.
7
石敏.
《溪山琴况》带给小提琴演奏的美学启示[J]
.小品文选刊(下),2017,0(4):87-87.
8
孙佳宾.
论《谿山琴况》琴乐思想的价值取向及其美学特征[J]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8(2):57-68.
被引量:1
9
段言.
近四十年二胡演奏相关美学问题研究综述[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20,39(3):46-55.
被引量:6
10
贺亚妮.
2019年度明代音乐研究期刊论文概览[J]
.戏剧之家,2021(14):75-76.
1
马凌云.
浅谈《溪山琴况》中“和”况对于二胡演奏艺术之价值[J]
.艺术教育,2010(9):97-97.
2
裴雪.
《溪山琴况》中的“和”之美[J]
.音乐时空,2015,0(12):80-80.
被引量:1
3
刘瑾.
“清和淡雅”的古琴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读《溪山琴况》有感[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0,18(3):12-13.
被引量:3
4
谢磊玉.
浅析《溪山琴况》中“和静清远”审美原则[J]
.黄河之声,2015(14):103-103.
被引量:1
5
田军.
溪山琴况中“和”的美学思想在琵琶演奏中的运用[J]
.音乐创作,2015,0(1):123-125.
被引量:2
6
王鑫沂.
“清和淡雅”的古琴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J]
.艺术时尚,2014(1):151-152.
被引量:1
7
宋姗姗.
略论《溪山琴况》中的“和”与“淡”对二胡演奏的启示[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6(3):86-89.
被引量:2
8
康荣.
徐上瀛《溪山琴况》的审美境界析论[J]
.文学界(理论版),2013(1):282-283.
9
张晓刚.
论《溪山琴况》的艺术学思想[J]
.人民音乐,2011(2):68-70.
被引量:2
10
高雁,刘莹.
借“和”之意以言筝[J]
.艺海,2007(5):64-68.
被引量:1
中国音乐
198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